福音书 以灵性主义为依托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第二章: 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
■ 来世
■ 耶稣的王权
■ 认知视度
■ 灵性所传教义

. 世俗的王权


1. 彼拉多又进了宫殿,叫来耶稣,问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我的国若属于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落入犹太人之手。只是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

彼拉多就对他说:“这样说你是王?”耶稣回答道:“你说我是王;我就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之人,就听我的话。”(《约翰福音》第 18 章第 33 节、第 36 节和第 37 节)


来世

2. 耶稣所说的这些话显然指的是来世,在任何情况下,他呈现的总是人类的最终结局,以及人生在世最关注的问题。耶稣的所有箴言皆因循这一伟大原则。的确,假如没有来世,他的大部分道德戒律就没有存在的理由。这就是为何那些不信来世、只谈今生之人,要么无法理解这些戒律,要么觉得它们幼稚。

因此,这一理念可以视为基督教义的核心,之所以将其放在本书的开头,是因为它必将成为所有人的目标。只有这一理念能证明俗世生命的无常,证明它们符合上帝的公正。

3. 犹太人对于来世只有一种极为模糊的概念。他们相信天使,认为天使是一种受到恩典的存在,但他们并不知道人类有一天也会成为天使,与他们共享福赐。根据他们的说法,遵守上帝律法就能得到世间的财富、国家的霸权以及制敌的胜利。公众的灾难和失败是对他们不服从律法的惩罚。对于从未受过教育之人,尤其是牧羊人,那些需要首先被世间事物所触动之人,摩西做的远比说的多。后来,耶稣来告诉他们,上帝的公正在另一个世界循道而行。他向那些遵守神的诫命之人许诺了这个世界,告诉他们善有善终。那个世界就是他的国度;他在那里享有所有的荣耀,离开尘世之时,他将回到那个国度。

然而,耶稣是根据那个时代的世风民情来传授其教义的,他并不认为自己在启迪世人方面应完全和盘托出,因为这只会让无法理解这些教义的世人眼花缭乱,而无从受益。因此,他通常只告知世人,人有来世,这是一种无人可以逃脱的自然法则。每一个基督徒都坚定地相信来世,但许多人对于来世的概念却是模糊而不完整的,以至于从不同角度来看,甚至是错误的。对许多人而言,这只是一种信念,而无绝对把握;故易心生困惑,进而怀疑否认。

在这一点上,包括许多其他方面,灵性主义对基督的教义进行了补充,因为人类已足够成熟,他们能够理解真理。有了灵性主义,来世不再是简单的信仰,也不再只是一种假设。它是已得到事实验证的物质现实;有目击者描述过这一现实的所有阶段及所有转折,实在令人无法再生置疑,而且智力水平最一般之人也能描述出其真正面貌,就像一个人能够描述出他看过详细介绍的国家一样。这种对来世的描述是如此详尽细致,那些人幸福或不幸的境遇是如此合乎逻辑,以至于让人不得不打心底认同这一说法,并承认上帝的真正公正就包含在其中。


耶稣的王权

4. 每个人都知道耶稣的国度不是这个世界,但他在世间难道就不能拥有王权吗?拥有国王的头衔,并不等于就能行使世间的权力;唯天赋异秉、才华绝世之人,那些勇立思想前沿、引领时代发展、影响人类进步者,方能受众望所托,得王权加身。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便有了“哲学之王、艺术之王、诗歌王子、文学王子”等说法。这种因个人功绩被后人膜拜的王权,难道不比皇冠加冕的王权更优越吗?前者不朽而永存,后者朝立而夕废。前者可流芳百世,后者或遗臭万年。世俗王权会终结于生命;道德王权则死而不已。从这方面来说,耶稣难道不是比世间许多君主更强大的王吗?因此,耶稣对彼拉多说:“我是王,只是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此言非虚!


认知视度

5. 一个人若对来世拥有清晰明确的概念,便会对未来充满不可动摇的信念。这种信仰对人类的道德教化具有意义非凡的影响,因为它会完全改变人们对于俗世生命的看法。一个人的思想如果向往无限的灵性生命,那么俗世生命对其而言不过是一个通道,是在一个薄情寡恩之国的短暂停留。人生的沉浮和磨难对其而言不过是所需忍耐之事,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短暂的,此后将更加幸福。死亡不再可怕,它不再是一扇通往虚无缥缈的门,而是通往幸福安乐之居的入口。他们知道自己当下的处境只是暂时状态,而非最终结局,故而对生活中的烦恼更能泰然处之,从而心生淡然之意,免于忧苦。

对来世鲜有怀疑之人,会尽心历练世俗生活。对未来不确定之人,只会在意当下,立足现世。因为预见不到自己将拥有比世间更珍贵的财富,他们会像孩子一样,眼里除了自己的玩具,再也看不见其他事物;他们会为了得到这些而无所不用其极。即使是最小的财产损失也会对他们造成莫大的伤害。失望、沮丧的希望、不满足的野心、自觉是受害者的不公、受伤的傲慢或虚荣心……这一切都会成为一种折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长久的苦恼。这样一来,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人为地为自己制造真正的痛苦。他们将自己置于世俗生命的中心,从此地放眼望去,周遭一切皆如障目之叶。无论自己受的罪,还是他人享的福——所有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是天大的事。这就犹如,入摩天大楼之市,便觉得无一物不高大;看身居显位之士,便以为无一人不巍峨。然而,会登绝顶,方觉天地开阔,人事轻微。

从来世的角度去思考俗世生命,眼前所见的便是:人类犹如苍穹之星,迷失于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然后,他们会发现,无论是庞然大物,还是秋毫之末,都不过是土堆上的蝇攒蚁聚;无论一文不名,还是位高权重,身份地位皆无差别;他们会为那些为争一席之位、赢一时之气而心力交瘁、朝生暮死之人扼腕叹惜。故言,世间万物的重要性总是与对来世信仰的坚定程度成反比。
6.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人人都这么想,便无人再关心尘世之事,世间一切必将受到威胁。但并非如此。人会本能地追求自身的幸福安乐,尽管其确信自己只是客居他乡,羁旅一时,仍会希望尽可能享受美好舒适的生活。这就好比发现在背之芒,在喉之刺,岂有不除而后快之理?对于幸福的追求会迫使人们改善一切,因为他们具有进步和自我保护的本能,而两者皆包含于自然法则之中。因此,他们会出于需要、享受和责任而劳作,从而实现上天的安排,即上帝让其经历尘世生活的目的。一个人,唯有着眼于来世,淡然于今生,方能顾念前路,不因失败而悲,不以落没为苦。

因此,上帝并不谴责世俗的快乐,而是谴责以牺牲灵魂为代价的放纵。此外,那些自身放纵却以耶稣之语,即“我的国不属于这世界”作为托辞之人,亦在谴责之列。

相信自己拥有来世之人,如家有万贯,虽略舍小财,常不以为然;只专注于尘世生活之人,便如家徒四壁,一旦失去所有,则易心生绝望。

7. 灵性主义拓宽了人的思想,开辟了新的天地。不要以狭隘短浅的目光去盯着现世的生活,因为这会让你将尘世如白驹过隙的短暂光阴当成永恒未来独一无二的脆弱中心;灵性主义告诉我们,今生今世只不过是造物主和谐宏伟之大作的一个环节而已。灵性主义还揭示了一个人的生生世世,同一世界的所有人以及所有世界的所有人相互之间的联系所具有的统一性。有人认为,灵魂是在肉体诞生的那一刻被创造出来的,所以人与人之间彼此互不相识,而灵性主义则为博爱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基础和理由。这个基于个体与整体关系的统一性说明了,单考虑某一个体是行不通的。在基督的时代,人们并不能够理解这一点,这也是为何基督保留了这一教义以待后世传播。


灵性所传教义


世俗的王权

8. 主说,“我的王国不属于这世界”——有谁能比我更清楚这句话所蕴含的真理?我在世之时实在太过傲慢自大。除了我,还有谁能真正理解世间的那些王国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带着我的尘世王国回到这里来了吗?没有,什么都没有。似乎是为了让我吸取更加可怕的教训,甚至没人陪我去坟墓!我是男人中的女王;作为一个王后,我曾以为我会升入天堂。这是怎样的一个错觉啊!我未能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却看到了那些曾经因为没有高贵血统而受到我藐视和鄙夷之人在我面前,高高在上——高不可攀。这一刻,真是让人无地自容,羞愧难当!哦!我当时终于明白了我在世间所追求的荣誉和权贵是何等贫乏!

为了使自己在这个王国中拥有一席之地,我们需要自我克制、保持谦卑,对万事万物常怀神圣的仁慈和仁爱之心。没人会问你是谁,有何地位,只在乎你所行的善事,擦去的泪水。

哦,耶稣啊!你说你的国不属于这世界,因为一个人必须受苦才能到达天堂,王座的阶梯不能带领我们升入天国;唯有最艰辛的人生之路才会如此。因此,只有在荆棘地,而非百花丛中才能寻找你的出路。

人们追逐尘世的事物,仿佛能够永远拥有,但来到这里,便再无这样的幻想。他们会很快意识到,他们所追逐的不过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影子,反而,他们忽略了唯一可靠而持久的财富,唯一能在天国里使用的财富,唯一能让他们升入天堂的财富。

怜悯那些未能升入天国之人吧!帮助他们,为他们祈祷,因为祷告能使人更接近上帝;它是天地合一的纽带。切莫忘记!(《法国王后》,勒阿弗尔,186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