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书 以灵性主义为依托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第二十四章: 不要把你的灯藏在碗下面

■ 扣在碗下面的灯;为何耶稣要用寓言传教
■ 不要去非犹太民族的地区
■ 健康人不需要医生
■ 信仰的勇气
■ 背起你的十字架;凡是想保全生命之人都会丧生


扣在碗下面的灯;为何耶稣要用寓言传教

1. 点燃的灯火也不会被扣在碗下面,而是被放在灯台上,把光带给屋子里的人们。(《马太福音》第 5 章第 15 节)

2. 没有人会点上灯,又用碗把灯扣上,或者把灯放在床下,相反,他会把它放在灯台上,让进来的人能够看到光亮。没有不被披露的隐情,也没有不会被知的秘密,所有的秘密都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路加福音》第 8 章第 16 节至第 17 节)

3. 门徒们来问耶稣:“您为何用这些寓言来教导人们?耶稣回答说:“关于天国的奥秘只让你们知道,而不会让他们知道。这就是为何我用寓言故事教导他们。因为这些人看了,但并未真正地看见;他们听了,但没有真正地理解 这正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你们会听,并听见,却什么也听不懂,你们会看,并看见,却理解不了你们所看到的。’是的,这些人的头脑已经变得迟钝,这些人堵住了自己的耳朵,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因此他们用眼看不见,用耳听不到,或用心不能理解,这一切使他们无法转向我,无法让我治愈他们。”(《马太福音》第 13 章第 10 节至第 15 节)

4. 当一个人听到耶稣说一盏灯不应被扣在碗下面时,他可能会感到惊讶,因为耶稣自己就总是把他的话的意思隐藏在寓言的面纱之下,而寓言并非每个人都能理解。耶稣对门徒解释说:我用寓言来教导人们,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某些事情。这些人看见、听见,却不能理解他们看见的和听见的;因此,现在把一切都告诉他们毫无意义。然而,我之所以要告诉你们,是要你们明白这一切的奥秘。耶稣对待世人就像对待思想尚未成形的孩子一样。他用这种方法指出了这句箴言的真正含义:“一个人不应该把灯扣在碗下面,而应当放在灯台上,让进来的人能够看到光亮。”尽管如此,这也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应该不合适宜地将所有事情和盘托出。任何一种教义都必须与传教对象的智力水平相匹配,因为即使蒙昧无知的盲人也有可因一束耀眼的光芒而重见光明。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普罗大众及具体的个人身上。人类世代繁衍,每个人都会经历童年、青春期和成年。万物须依时而来,不按时节播种,种子将无法发芽。然而,暂时隐藏的审慎秩序迟早会被人们发现,因为当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身陷重重黑暗的人们会自己去寻找生命之光。因为上帝给了世人理解这一事物的智慧,引导他们领悟天国之事与世间之事,他们希望自己的信仰是理性的,从这一点而言,便不应将灯火扣在碗下面,因为没有理性之光,信仰将是脆弱的。(参见第十九章第 7 节)

5. 因此,如果说上天以其通达的智慧未将真理和盘托出,而是逐渐揭示,那么他总是待人类成熟到足以接受真理的程度后,才会将真理告知他们。上帝会将真理保存起来,而非扣在碗下面。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真正掌握了真理的少数人为了达到控制世人的目的,往往会将真理隐藏起来,不让世人知晓。这些人才是将灯藏在碗下面的人。这就是为何所有宗教都有自己的神秘之处,并且禁止世人对此提出质疑。然而,不同于这些宗教的落后性,科学和智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揭开了这些神秘面纱。进入人类的成年期后,普通民众想要掌握事物的基本原则,因而拒绝接受与其观察相反的东西。

世上不可能有绝对的秘密,耶稣说没有什么秘密不能为人所知,也的确如此。任何隐藏之事总有一天会公诸于众,人类在地球上还无法理解之物,待他们完成净化,进入更高级世界以后,一切便会自然明了。在凡尘俗世的人们,仍犹如身处迷雾之中。

6. 人们可能会问,普通民众能从这么多含义晦不而明的寓言故事中得到什么好处呢?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耶稣从不用寓言来表达自己,除非是涉及其教义中的某些抽象部分。相反,在把对他人的仁慈和谦卑作为获得救赎的明确条件后,他在这方面所说的一切都是非常清晰、明确和毫不含糊的。之所以必须如此,是因为这是行为准则,每个人都必须理解这一准则方可遵守。这对于那些愚昧无知的众人非常重要,面对这些人,他只能说:“你们必须这样做,才能升入天国。”至于其他部分,他只将自己的思想告知他的门徒。因为他们在道德和智力上更先进,耶稣可以引导他们领悟更抽象的真理。为此,他说:“已经拥有之人会得到更多。”(参见第十八章第 15 节)

尽管如此,即使是和门徒们在一起,他对许多问题也是缄口不言的,而是将关于这些问题的知识全部留给后世之人。正因如此,才导致了各种五花八门的解释,直到科学和灵性主义两相结合,共同揭示了新的自然法则,才彰显出其真正含义。

7. 灵性主义阐明了许多原本模糊不清、晦涩不明的观点,但这么做并非不加选择地任意而为。灵性传播其教义的方式极为谨慎。他们总是有顺序、有步骤地逐一提出灵性主义学说的各种观点,然后待时机成熟之际,再揭示其他观点,引导世人冲破黑暗。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将这一学说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一则,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理解,二则,会让那些尚未做好准备之人感到恐慌,从而不利于这一学说的传播。因此,如果灵性从表面上看未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并不是因为这一学说隐含了只有特权阶级才能了解的奥秘,也不是因为他们非要将灯扣在碗底,不肯让人见到光明,而是因为万事皆须依时而行,顺时而为。灵性每传授一个思想,都会留出时间让这一思想得到成熟的发展和充分的传播,以便世人接纳认同


不要去非犹太民族的地区

8. 耶稣派遣十二使徒出去传道,吩咐他们说:“不要去非犹太民族的地区,也不要到撒玛利亚人的城里去。要到以色列人那里去,他们就像是迷途的羔羊。去传道吧,告诉他们:‘天国即将来临。’”(《马太福音》第 10 章第 5 节至第 7 节)

9. 在很多情况下,耶稣不仅表现了他对于犹太人的个别关注,更展现了他对众生的普世关怀。因此,如果耶稣告诉他的使徒不要前往异教徒聚集的地方,这并不是说他不屑于转变这些无情之人,而是因为《摩西律法》和先知们已让这些相信上帝独一和期待救世主的犹太人做好准备,可以接受他所说的话。在异教徒中间,即使是缺乏基础的地方,也需要做到事事俱全,而使徒们还没有足够的觉悟来完成如此重大的任务。所以耶稣对他们说:要去找以色列人这些迷途的羔羊;即要去预备好的地里播种,因为他知道去非犹太民族的地区传教的时机自会到来。事实上,使徒们后来将十字架插在了异教的领地。

10. 这些话对于灵性主义的追随者和传播者也同样适用。蓄意的怀疑者、顽固的嘲笑者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反对者之于他们,就像非犹太民族之于使徒,两者的意义是一样。为此,灵性主义的追随者和传播者以使徒为榜样,首先到心怀善意、渴望光明的人中间寻找转变的对象,因为这些人中间往往蕴藏着肥硕的种子,而且数量尤其多,所以不必将时间浪费在不肯睁眼看、不肯张耳听的人身上,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因为心怀傲慢而更加冥顽不化。与其让一个沉迷于黑暗之人重见天日,不如让一百个想要恢复视力的盲人睁开双眼,后者显然更有价值,因为这样做会使支持这一项事业的人数大大增加。暂不理会其他人并不是冷漠,而是一个很好的策略。等到这些人被普遍的观点说服,等到他们时常听到身边发生着同样的事情,这就是向他们传教的最佳时机。这样一来,他们会认为自己心甘情愿接受这一思想,而非迫于别人的压力。此外,思想就像种子一样:它们不能违逆时节发芽,只能在备好的土里生长。这就是为何最好是等待有利时机,先培育那些发芽的种子,从而避免因急于求成而导致的发育不全。

在耶稣那个时代,由于当时狭隘的唯物主义思想,一切都受到限制和局限。以色列是个小国家;非犹太民族地区是指以色列周边的小国。如今,思想被普遍化和灵性化。新的光明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特权。没有阻挡它的障碍;它的光芒无处不在,所有人类都是兄弟姐妹。而且,非犹太民族不再指一个民族,而指某种随处可见的观点,真理会逐渐战胜这一观点,就像基督教战胜了异教一样。他们不再与战争武器作斗争,而是与思想的力量作斗争。


健康人不需要医生

11. 耶稣在马太家里吃饭时,有许多税吏和名声不好的人都来与他和门徒们一起吃饭。法利赛人看见了,就问耶稣的门徒:“为何你们的老师与税吏和罪人一起吃饭呢?”耶稣听见了,便对他们说:“健康人不需要医生,需要医生的是那些有病的人。”(《马太福音》第 9 章第 10 节至第12节)

12. 耶稣讲话所针对的主要是穷人和被剥夺继承权之人,因为他们是最需要安慰之人,所针对的是诚信而谦卑的盲人,因为他们想要看见,而绝非那些傲慢之人,因为他们自认为自己拥有一切光明,什么都不缺。(参见《引言》中的“税吏”和“收税员”)

与其他许多话语一样,这些话语对于灵性主义也同样适用。有时,人们会禁不住疑惑:为何要将通灵能力赐给那些只知滥用而不配拥有这一能力之人呢?他们认为,如此重要的能力貌似只能为那些大功大德之人独有。

首先,我们要声明一点,通灵能力与某种有机倾向有关,任何人都有可能具有这种有机倾向——就像视力、听力和说话的能力一样。人们是否滥用任何一种官能,这完全取决于其自由意志;例如,倘若上帝只允许那些不会说坏事的人说话,那么世间的哑巴肯定比能说话的人要多。上帝赋予了人类各种官能,并允许其自由使用,但凡滥用这些官能之人,他总会施以惩罚。

如果与灵性交流的能力只赐予那些最配拥有之人,那谁敢声称自己具备这种品质?此外,配与不配之间的界限在哪里?通灵能力的赐予是一视同仁的,其目的在于让灵性将光明带给社会各阶层、各等级的人民,带给所有富人和穷人,带给智慧之人,让他们坚持行善为良,带给败坏之人,以期他们改邪归正。后者难道不正是那些需要医生的病人吗?上帝既然不愿意罪人死,又为何会剥夺能将他们拉出泥潭的帮助呢?所以,善良的灵性会来帮助他们,他们亲耳听到灵性的忠告,这比他们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忠告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他们不必千里迢迢去寻找光明,仁慈的上帝将这一切放在他们手中;倘若他们还对此视若无睹,罪孽岂非更重?对于自己的罪责,他们亲手能写、亲眼能看、亲耳能听、亲口能说,如此,又岂能以无知为借口为自己开脱呢?如果他们不对这些能力善加利用,便会受到惩罚,致使能力丧失或能力失常,邪恶的灵性会趁机纠缠他们,以期迷惑和欺骗他们。这丝毫不会减轻上帝打击不称职的仆人,打击因傲慢自私而变得冷酷无情的心所带来的真正痛苦。

有通灵能力,并不一定意味着能与高阶灵性进行惯常交流。对于灵性而言,天赋通常是一种或多或少更为灵活的工具。因此,好的灵媒并非指那些容易通灵之人,而是指那些能与善灵和谐相处,并且是唯一能获得善灵帮助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他们卓越的道德品质完全凌驾于通灵能力之上。


信仰的勇气

13. 谁在众人面前承认我,我也会在我天堂里的父亲面前承认他;谁在众人面前否认我,我也会在我天堂里的父亲面前否认他。(《马太福音》第 10 章第 32 节至第 33 节)

14. 不要以我和我的教导为耻,如果你们以我和我的教导为耻,那么当我—人子伴随着我的荣耀、以及我父和神圣天使的荣耀降临时,也会以你们为耻。(《路加福音》第 9 章第 26 节)

15. 对于坚持某种观念而表现出的勇气,人们向来十分敬重,因为一个人不惧大声宣扬与别人不同的观点,能勇敢面对各种危险、迫害、反对甚至只是简单的讽刺嘲笑,无一不是功德之举。跟任何事情一样,功德的大小取决于环境的好坏和结果的重要性。一个人对坚持自己的观点所导致的后果总是表现得畏缩不前,甚至矢口否认,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而这种怯懦与临阵脱逃一样可鄙。
耶稣从其教义的特殊角度谴责了这种懦弱。他说:如果有人以他的教导为耻,他也会以这个人为耻;如果有人否认他,他也会否认这个人;如果有人在别人面前承认他,他也会在天父面前承认这个人。换句话说,那些不敢承认自己是真理门徒的人,不配进入真理的王国。这些人将失去自己的信仰,因为这是一种自私的信仰,因为他们将这种信仰据为己有,因害怕而将这一信仰隐藏起来;相反,那些将真理置于自身物质利益之上,公开宣称这一真理之人,他们既是在为自己的来世奋斗,同时也是在为他人的来世奋斗。

16. 这一点对于灵性主义的信奉者也是一样;因为这一学说只不过是《福音书》的发展和应用,所以基督的教导对他们同样适用。他们在地里撒下的,是他们将在灵性生命中收割的种子。在那里,他们将收获他们的勇气或懦弱结出的果实。


背起你的十字架;凡是想保全生命之人都会丧生

17. 因为人子的缘故,当人们憎恨你们、孤立你们、侮辱你们,并认为你们的名声邪恶而拒绝你们时,你们就受到祝福了。在那天,你们将要欢呼雀跃,因为你们在天堂里的奖赏是巨大的。当年他们的祖先也是这样对待先知的。(《路加福音》第 6 章第 22 节至第 23 节)

18. 于是耶稣把众人和门徒叫过来,对他们说:“如果谁想跟随我,他就必须舍弃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跟随我。凡是想保全生命的人都会丧生;凡是为我和福音牺牲生命的人都会保全生命。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生命,即使他得到了整个世界,也毫无价值。(《马可福音》第 8 章第 34 节至第 36 节;《马太福音》第 9 章第 23 节至第 25 节;《约翰福音》第 12 章第 24 节至第 25 节)

19. 耶稣说:别人因为我的缘故憎恨你们,迫害你们,你们应当欢呼雀跃,因为你们在天堂将因此得到奖赏。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别人恶意待你,实际上是让你有机会去检验你对于信仰虔诚与否,为此,你要感到高兴,因为他们对你做的坏事会给你带来好处。所以,你要为他们的盲目而哀伤,而不要去咒诅他们。

然后,耶稣补充道:“让那些想跟随我的人背起他们的十字架吧!”这句话是说,他们应该勇敢承担因坚持信仰而遭受的苦难,因为凡是想通过否认耶稣来保全自己生命和财产之人,都将失去他们在天国的优势;相反,那些为了真理的胜利而失去世间一切,乃至牺牲生命之人,他们将因自己的勇气、毅力和忘我而获得来世的奖赏。可对于那些为世俗享乐而牺牲了天堂财产之人,上帝会说:你们已经得到了你们的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