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书 以灵性主义为依托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第十九章: 信仰可移山

■ 信仰的力量
■ 宗教信仰;坚定信仰的状态
■ 关于枯萎的无花果树的寓言
■ 灵性所传教义

. 信念:希望与仁慈之母
. 神圣的信仰与人类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

1. 耶稣回到人群当中,一个人走过来,跪在他面前说:“主啊,怜悯我的儿子吧!他得了癫痫病,痛苦极了,经常不是跌到火里,就是跌进水里,我带他去见您的门徒,可是他们治不好他。”耶稣回答说:“你们这代毫无信仰、做恶的人啊!我还要和你们在一起待多久呢?我还得忍耐你们到何时呢?把孩子带到我这里来吧。”耶稣命令鬼离开那孩子,那孩子的病立刻就痊愈了。耶稣的门徒走过来私下问他:“我们为何就赶不走鬼呢?”耶稣说:“那是因为你们缺乏信仰的缘故。我实话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有像芥茉籽那样大的信仰,你们就能对这座山说:‘从这里移到那边去。’山就会移过去,而且对你们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马太福音》第 17 章第 14 节至第 20 节)

2. 从特定意义上来说,只要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我们就必能完成那些自己本以为无法完成之事。只不过,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应限定于其隐喻的道德含义。信仰所能移动的大山是指困难、阻力和恶意;换句话说,是指人类身上具有的所有东西,甚至包括最好的部分。对于致力于人类进步之人而言,日常的偏见、物质利益、自私、盲目的狂热和傲慢的激情便是阻碍前进道路的其他大山。坚定的信仰能给人毅力、力量和依凭,使得我们能够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信仰一旦动摇,就会令人心生疑惑、犹豫不决,这反而会让眼前的障碍变得更加难以攻克;这种信仰不会想方设法地去争取胜利,因为它根本不相信有胜利的可能。

3. 从另一种意义上而言,信仰是指一个人对完成某事所拥有的信心,即达到某一特定目的的信心。它给出了某种明确性,使人能够在思想上看清自己想要达到的终点以及达到这一终点的途径,从而使拥有这一信仰之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确信无疑地永勇往直前。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信念都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执着赤诚的信仰会让人始终保持沉着冷静。它让人懂得如何耐心等待,因为在思想意识上和对事物的认知上有了信仰作为支撑,就有了达成目标的确定性。犹豫不定的信仰会让人感到自己的软弱。一旦受到利益刺激,此人就会被激怒,总想通过武力来弥补自身所缺乏的勇气。而在斗争中保持冷静是勇气和信心的表现;反之,诉诸武力才是软弱无能和自我怀疑的证明。

4. 信念与自以为是是不能混为一谈的。真正拥有信仰之人必定是谦逊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实现上帝意志的一个工具,没有上帝,自己将一事无成。这就是为何善良的灵性会来帮助他们。自以为是与其说是一种信仰,不如说是一种傲慢,而傲慢之人迟早会受到挫折和失败的惩罚。

5. 信仰的力量事实上是一种磁性效应,一种直接而特殊的磁力作用。具体来说,人类可以通过信仰对宇宙元气这种流体产生作用,即改变它的特性,并赋予其一种不可抗拒的冲动。因此,一个人若将普通强大的流体力量与虔诚的信仰结合在一起,仅凭其向善的意志,就能实现许多不可思议的疗愈现象,以及其他曾被视为奇迹的现象,但事实上这只是自然法则的结果。所以耶稣对使徒说:你们若不能医治,是因为你们没有信仰。


宗教信仰;坚定信仰的状态

6. 从宗教的角度来看,信仰是指相信不同宗教所包含的特定教条;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信仰。由此看来,信仰既有可能是理性的,也有可能是盲目的。盲目的信仰不明事理、不辨真假,处处有违证据、有悖理性,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引发狂热行为。任何信仰,若以谬误为根基,迟早会崩塌。只有建立在真理基础之上的信仰,才是未来唯一的保障,因为它从不担心人类的启蒙进化,正所谓:真理从不掩于晦暗,亦从不消于光明。每个宗教都声称自己拥有真理;然而盲目地奉行某一信仰,其实就等于承认自己无
法证明这一信仰的正确性


7. 人们常说,信仰是不能规定的,很多人声称他们没有信仰,但那并不是他们的错。诚然,信仰是不能规定的,更确切地说,信仰是不能强加的。的确,信仰不能规定,只能树立,没有人会拒绝拥有信仰,即使对此最为抗拒之人也不例外。我们所说的,是灵性上的基本真理,而非某个特定信念。不是信仰去寻找这些人,而是这些人去寻找信仰,前提是要真心诚意地寻求,才能找到。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说“我们非常愿意相信,但我们的确做不到”的人,只是嘴上说说,并非真心实意,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自我宽慰一下而已。既然身边已有如此多的实证,为何不肯睁眼看看呢?有的人是漠不关心,有的人是不愿被迫改变自己的习惯,而大数人则是心怀傲慢,不肯承认有更强大的力量,使他们不得不在其面前低头。

对有的人来说,信仰似乎与生俱来;所谓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他们之所以能轻而易举地理解灵性上的真理,正是其在前世取得了进步的明显标志。相反,对其他一些人来说,他们很难理解灵性上的真理,这恰好证明了他们尚未进化的本性。前者对于真理是信服和理解的;当他们重生之时,前世所了解到的东西会成为他们与生俱来的直觉:这标志着他们已经完成了自我教育的过程。后者还必须学习各种知识:他们尚未完成自我教育;但他们终将会完成——若非今生,便在来世。

我们必须承认,怀疑者的抗拒往往与他们自身并无太大关系,更多是与事物的呈现方式有关。信仰需要一个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是对所信之物的深刻理解;要真正相信一个事物,光凭眼睛看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在这样一个时代,盲目的信仰早已不合时宜;如今,怀疑者空前之多,正是由于盲目信仰的教条导致,因为它希望强加于人,并要求人类放弃最宝贵的两项特权:理性和自由意志。怀疑者所反抗的主要是这种类型的信仰,所以说,信仰是不能规定的,这种说法确实没错。不承认证据,就会在脑海中留下空白,从而致人怀疑。理性的信仰是建立在事实依据和逻辑基础之上的,它不会在醒来之时留下任何阴暗;人们之所以相信某个东西,是因为他们对此确信不疑,而若非真正理解,就无法做到确信不疑。这正是理性的信仰不会崩溃的原因,因为坚定的信仰是在人类任何一个时代都能正视理性的那种信仰

灵性主义便是如此,只要不是以自私为目的的蓄意反对,它必定会战胜怀疑。


关于枯萎的无花果树的寓言

8. 第二天,当他们离开伯大尼时,耶稣觉得很饿。这时他远远看见一棵枝繁叶茂的无花果树,就走过去想看看树上有没有果实。他来到树下,却发现树上只有叶子,因为现在还不到结果的季节。耶稣对树说:“从今以后再不会有人吃到你的果实了。”他的门徒们都听见了这话。第二天早晨,耶稣和门徒们又上路了。他们看见那棵无花果树已经连根枯萎了。彼得想起昨天的事,对耶稣说:“老师,您瞧,昨天您诅咒过的那棵树已经枯萎了。”耶稣回答说:“信仰上帝吧!我实话告诉你们,一个人对这座山说:‘起来,投到海里去。’当他说这话时,只要心中没有疑虑,相信自己的话一定会实现,上帝就会为你们成全此事。”(《马可福音》第 11 章第 12 节至第 14 节和第 20 节至第 23 节)

9. 枯萎的无花果树象征着这样一种人:他们外表善良,但实际上却未创造出任何有价值之物。他们是华而不实的演说家,言辞华丽,却难掩内心的肤浅;说话动听,细思却无实质内容,因为他们的灵魂空空如也。凡听过他们说话之人都免不了会问:听君一言,何益之有?

此外,这同时也象征着一切怀才不施之人,象征着一切乌托邦,象征着一切空洞的理论以及一切缺乏坚实基础的学说。它们所缺的往往是真正的信仰、富有成效的信仰、那种触动灵魂深处的信仰;换句话说,就是可移山的信仰。它们是有叶子,但没有果实的树。这就是为何耶稣要诅咒它们结不出果实,总有一天会叶枯根烂。这意味着,凡是不能为人类带来任何好处的理论,都将归于虚无;凡是故意无所作为,故意不善用手中资源之人,其结局最终都会像枯萎的无花果树一样。

10. 灵媒是灵性的传译者,后者会假借前者的身体器官,将其教义传达给我们——这就是为何灵媒会被赋予这种能力的原因。在这个社会复兴的时代,灵媒拥有一项特殊使命,即充当为其同胞提供灵性营养的树木。为了丰富这一营养,他们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所有国家、所有社会阶层,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尊卑大小,灵媒无处不在,没有任何人被剥夺传承的权力,这是全人类一体的最好证明。然而,倘若他们背离了上天赋予其超凡异能的初衷,借此妄行无益之事或有害之举,一心追逐世俗利益,不种善因,但结恶果,拒绝帮助他人,亦无益于自我进步,那么他们与不结果的无花果树就别无二致。上帝必会收回他们手中一无所用的天赋,即他们未能让其结出果实的种子,并让他们成为恶魔的猎物。


灵性所传教义
信念:希望与仁慈之母


11. 要想受益,信仰必须是积极活跃的。它不能变得麻木不仁。信仰,犹如接近上帝的一切美德之母,她必须仔细地照看自己诞下的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情况。

希望与仁慈是信仰的结果;这三大美德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们希望看见主的应许得以实现,这种希望不正是源于信仰吗?倘若没有信仰,何来希望呢?难道仁爱不是来源于信仰吗?倘若没有信仰,何来欣赏,又何来仁爱?

信仰,来自上帝的神圣启示,唤醒了引人向善的所有高尚本能;它是重生的基础。为此,这一基础必须坚定持久,若因丝毫怀疑动摇了这一基础,在它上面建造的高楼大厦将如何自处?故要在不可动摇的基础上建造高楼;要让你们的信仰比怀疑者的诡辩和嘲讽更强大,因为凡经不住他人嘲讽之信仰,都不能称为真正的信仰。

真诚的信念是具有引吸力和感染力的,它能让毫无信仰、甚至全然抗拒之人接纳自己,能用有说服力的话语触动人的灵魂。相反,表面的信仰只知空谈阔论、夸夸其谈,它只会让听的人无动于衷、漠不关心。藉由你的信仰为榜样来传道,以期将信仰传递给他人。藉由你的行为作为榜样来传道,以期让他人能看见信仰的价值。藉由你不可动摇的希望去传道,以期让别人看到信任赋予你对抗生活中一切世事变迁的力量与勇气。

所以说,信仰在其纯洁和理性中,包含了一切美与善。盲目的女儿啊,不要接受无法证实的信仰!爱上帝,但要知道你为何这样做;相信他的承诺,但要知道你为何相信他的承诺。遵循我们的建议,但要注意我们向你展示的目标,以及我们为你提供的实现目标的手段。要相信,要有希望,不要丧失信心;奇迹,就是信仰所为。(约瑟夫,守护灵性,波尔多,1862 年)


神圣的信仰与人类的信仰

12. 信仰是人类对未来命运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它使人们意识到自己天生蕴藏着一颗具有超凡能力的种子,这粒种子一开始处于潜伏休眠状态,只有运用自己积极的意志,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迄今为止,人们从未从宗教以外的角度去理解信仰,因为基督颂扬信仰拥有强大的力量,而他一直被视为宗教的领袖。然而,曾经创造过物质奇迹的基督通过这些奇迹证明了一点:凡有信仰者,事无不成;心有所愿,必能达成。以他为榜样,使徒不也行了奇迹吗?那么,除了当时人类尚未了解的自然现象外,还有哪些奇迹?这些奇迹在今天大多已得到了合理解释,并将因灵性主义和磁力学的研究得到充分理解。

信仰要么是人类的信仰,要么是神圣的信仰,这取决于人们将自身能力用于满足世俗需要,还是用于实现其在天国和来世的愿望。那些追求某种伟大事业成就的天才,如果认为自己能够也必须达到目标,所以心中怀有信念,这种信仰就必会赋予他们巨大的力量。道德高尚之人相信自己在天国的未来,希望以善行义举充实自己的生活,对等待着自己的幸福充满确信,他们能从信仰中汲取所需的力量,从而实现仁慈、奉献和无私的奇迹。最后要说的是,只要有信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邪念。

磁力,是将信仰付诸行动的最伟大证明之一。正是通过信仰,磁力才能够治病愈伤,才能创造曾被视为奇迹的超凡现象。

我再重复一遍:信仰既有人类的信仰,也有神圣的信仰。任何一个道成肉身之人,只完全相信自身具有的力量,并通过自由意志运用这一力量,就能够实现非凡的成就,这些成就至今仍被称为奇迹,但事实上不过归功于人类能力的进步。(守护灵性,巴黎,
186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