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書 以靈性主義為依託

Allan Kardec

返回菜單
靈性所傳教義

忍辱負重或怨天尤人



18. 基督說:“受苦之人受到祝福,因為天國屬於他 們。”基督所指的並不是一般的受苦之人,因為地球上 的每一個人,無論貴為君王,還是賤如草民,都是在受 苦。不過,遺憾的是,懂得忍辱負重之人寥寥無幾。很 少有人明白,唯有忍耐順從地經受考驗,才能進入神的國。失去勇氣是一種過錯。上帝拒絕給你安慰,因為你 缺乏勇氣。祈禱是靈魂的支柱,但這還不夠。它必須建 立在信仰上帝仁善的基礎之上。常言道,上帝從不將重 擔託付給軟弱之人。責任與能力成正比,正如獎賞與順 從和勇氣成正比。回報總會大於苦難。然而,一個人要 得到回報,必須修積功德,這就是為何生活總是充滿了 苦難。

沒被派往前線的士兵一點兒也不高興,因為在營房 休息並不會給他帶來晉升的機會。所以,你得像那個士 兵一樣,不要老想著休息,因為這會令你的身體變得虛 弱,靈魂變得麻木。上帝派遣你去打仗時,你要知足。 這場戰鬥所要面對的並不是炮火銷煙,而是生命的痛 苦,有時這比血腥的戰爭更需要勇氣,因為那些在敵人 面前威武不屈之人,在精神痛苦的脅迫下反而可能變得 軟弱。人不會因為擁有這種勇氣而得到獎賞,但上帝會 為他們保留勝利的榮譽和榮耀。當你被煩惱或憂愁所 困,要試著讓自己去超越它,當你努力抑制急躁、憤怒 或絕望的衝動時,要心滿意足地對自己說:“我曾經是 強者。”

因而“受苦之人受到祝福”這句話大可以這樣理 解:有機會考驗自己的信念、定力、忍耐和順服上帝意 志之人受到祝福,因為他們將成百倍地得到世上少有的 喜樂;勞碌之後就得安息。(拉科代爾,勒阿弗爾,1863 年)。



罪惡及改過


19. 那麼,你們所在的地球是一個喜樂之地,快樂天 堂嗎?先知的聲音豈不是仍在你耳邊回繞嗎?他豈不是說,生在這痛苦之穀的人,必要哀哭切齒呢?你們去那 裡居住的人,必然會有熱淚盈眶的痛苦,但無論你們的苦難有多煎熬、多深重,你們都要仰望天上,稱頌耶和 華,因為他曾立志要考驗你們!……人啊!只有當你的主人治癒了你身體上的傷痛,用祝福和歡樂為你的日子 加冕時,你才肯承認他的能力嗎?只有當他用各種榮耀裝飾你的身體,讓它恢復光輝和純潔時,你才肯承認他 的仁愛嗎?你須效仿給你作為榜樣之人。他躺在污濁之地,已經到了極度沮喪和痛苦的地步,對上帝說道: “主啊,在我知道了什麼是富庶豐饒的快樂後,您將我 變成了最痛苦之人;感謝您,感謝您,我的上帝,謝謝 您曾立志要這樣考驗您的僕人!”你的目光會在死亡的 地平線上停留多久?你的靈魂何時才會渴望超越墳墓的 限制?即使你不得不哭泣,忍受一生的痛苦,與那些憑 藉信仰、仁愛和順從忍受考驗的人們所擁有的永恆榮耀 相比,那又算得了什麼呢?所以你們要去尋找神為你們 預備的來世之病的安慰,要去尋找前世之疾的原因。你 們這些受苦最多的人,要把自己當成這世間有福之人。

當你們脫離肉身,在太空中飄蕩時,是你們自己為 自己選擇的考驗,因為你們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去承 受這一考驗。那現在為何要抱怨呢?你們當初要求財富 和榮耀,是為了忍受和克服誘惑。你們當初要讓自己的 身體和靈魂與道德之惡和物質之惡做鬥爭,那是因為你 們知道考驗越艱辛,勝利越輝煌。如果你們能在這場鬥爭中取得勝利,那麼即便身處污濁之地,死後靈魂也會 散發出無暇的光芒,因為它已經通過贖罪和痛苦的洗禮 而變得純淨。

因此,對於那些被殘酷的執念和痛苦的疾病所困擾 的人,還有什麼治療方法值得推薦呢?良方只有一劑: 保持信念,仰望天堂。當你面臨最殘酷的苦難,在混亂 中,上帝會聽到你的聲音,床邊的天使會向你顯示救贖 的先兆和未來屬於你的位置……信念是醫治痛苦的良 藥;它總是指向無限的地平線,在這之前,當下短暫的 黑暗日子即將過去。因此,不要問我們該用什麼方法來 治療這個潰瘍或那個傷口,這個誘惑或那個考驗。要記 住那些以信念為良藥而獲得力量之人,也要記住那些懷 疑信念的作用——哪怕只有一秒——而立即受到懲罰之 人,因為他們同時經歷了強烈的痛苦。

耶和華在一切信他之人身上蓋了印記。基督告訴你 們,只要有信心,你們就能移山倒海;我告訴你們,那 些以信念作為後盾的受苦之人,必將受到他的關照,不 再受苦。對他們而言,最痛苦的時刻便是奏響永世喜樂 的第一個幸福的音符。他們的靈魂會脫離身體,這樣, 當肉體還在抽搐中扭動時,靈魂就已在天堂飛翔,與天 使一起唱響感恩頌主的讚美詩。

受苦和哭泣之人是幸福的!願他們的靈魂喜樂,因 為神必給他們福賜。(聖·奥古斯丁,巴黎,1863 年)



幸福不屬於這個世界



20. “我不幸福!幸福與我無緣!”無論社會地位高 低,人人都會這麼感歎。我親愛的孩子們,沒有任何理由能比這更好地證明《傳道書》中這句箴言的真理: “幸福不屬於這個世界。”的確,財富、權力甚至青 春,都不是幸福的必要條件。我還想說:哪怕是這三個 令人夢寐以求的要素加起來也不能代表幸福,因為我們 常常聽到即使是地位最高之人,無論年齡大小,也在痛 苦地抱怨自己的處境。

面對這樣的事實,要說工人和士兵會如此貪婪地嫉 妒那些似乎受到命運偏愛之人,這是不可思議的。無論 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做什麼,他們都有自己份內的工作和 痛苦,需要經歷許多的苦難和失望。從這一點來看,我 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地球是一個考驗和贖罪之地。

所以說,有的人鼓吹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只需 在地球上經歷一世,便可獲得最高等級的幸福——這樣 的話本質上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因為幾百年的經驗證 明,這個星球只在極少數特殊情況下才具備個人極樂所 需的條件。

總而言之,有一點可以肯定,幸福只是一個烏托 邦,人們世世代代一直在尋找,卻從未抵達。在這世 間,既然真正的智者是稀有罕見,那麼絕對幸福之人自 然也不那麼好找。

對於那些行為不明智之人來說,地球上的幸福只是 短暫的,即使是一年、一個月或一個星期的完全滿足, 他們的餘生也會在一系列的痛苦和失望中逝去。親愛的 孩子們,請注意一點,我所說的是世間那些幸運之人, 那些被大眾羡慕之人。

因此,如果塵世的住所是用來審判和贖罪的,人們 就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在別處有更美好的家園,在那裡,人類的靈性雖然依然為肉體所禁錮,卻擁有與人 類生活有關的全部喜樂。這就是為何上帝在你們的太陽 系種下了那些美麗的高階行星,你們的努力和傾向有朝 一日將會使你們受到吸引,只要你們變得足夠純淨和完善。

然而,不要依據我的話就推斷,地球永遠只是一個 懺悔監禁之地。當然不是!因為從已經取得的個人進步 中,可以很容易推斷出未來的進步;從已經取得的社會 進步中,也可以推斷出新的、更多的進步。這是一項艱 鉅的任務,須由向你傳授的新的靈性主義學說來完成。

因此,我親愛的孩子們,願神聖的效仿使你們振作 起來,願你們每個人都積極地擺脫舊的生活方式。你們 每個人都應致力於傳播靈性主義,它已經讓你們開始了 新生。讓你的兄弟姐妹分享聖光的普照是你的責任。因 此,去工作吧,我親愛的孩子們!在這莊嚴的大會上, 願你們所有的心都渴望實現這一偉大的目標:為後代打 造一個幸福世界,而在那個世界,幸福不再是一個毫無 意義的字眼。(弗朗索瓦-尼古拉斯-瑪德琳,紅衣主教莫 爾洛,巴黎,1863 年)


失去至親至愛;夭折早逝



21. 當死亡降臨到你家人身上,不分青紅皂白地奪走 了最小的孩子,而不是最老的長者的生命時,你往往會說:“上帝不公平,因為他犧牲了那個身強力壯並擁有 偉大前程之人,卻留下了那些許多年來一直生活在失望 中之人;他帶走了棟樑之才,卻留下了那些無用之人,他將一個母親的心傷透了,讓她失去了全部的快樂—— 那個無辜的生命。”

世人啊,對於這個問題,你們應超脫出關於生命的 一般認知,這樣才能理解,善往往是你所以為的惡,而 上天的智慧在於你所以為的宿命。為何你要按照自己的 標準來評判神聖的公正呢?你認為全世界的主僅僅因為 你單純的任性就對你施加殘酷的懲罰嗎?凡事都有一個 明智的目的,無論發生什麼事,每件事都有它存在的理 由。如果你能更仔細地審視你所遭受的所有痛苦,你就 會發現其中總有一個神聖的理由,一個新生的理由,而 你可憐的個人利益只是次要的考慮因素,你會將其放到 最後的位置。

相信我,如果人生在世二十年,比起做出那些損害 家族榮譽、讓母親傷心、令父母華髮早生等令人蒙羞的 放縱之舉,死亡是更可取的。夭折早逝通常是上帝給予 那些離世者的最大福賜,以使他們遠離生活的痛苦,或 者遠離可能讓他們迷失自我的誘惑。在花樣年華去世之 人並不是宿命論的受害者;更確切地說,只是上帝認為 他們不需要再留在世間了。

你說,這是一種可怕的不幸,因為一個充滿希望的 生命就這樣過早地夭折隕落了!那麼,你所說的希望是 什麼呢?是指那些離世之人原本能在世間光彩照人,原 本能取得成功,贏得財富嗎?這種看待事物的狹隘方式 會讓你永遠無法超脫於事物之外。你以為的那個充滿了 希望的生命,你如何能知道他的命運究竟是怎樣的呢? 誰能說它不會充滿了痛苦呢?如果這樣,你就認為來世 沒有希望了嗎?還是說你更喜歡那些在你有生之年見到的短暫生命?你是否認為其他人類中的位高權重者比受 福賜的靈性更有價值?

當上帝將他的一個孩子從這個痛苦之穀中帶走時, 不要抱怨,而應高興。希望他們留下來和你一起受苦, 這難道不是自私的表現嗎?啊!這就是那些沒有信仰之 人所設想的悲傷,他們在死亡中只看了到永恆的分離。 但是,身為靈性主義者的你們都知道,當靈魂從肉身皮 囊中解脫出來時,它會活得更好。母親們啊,你們要知 道自己親愛的孩子離你們很近,是的,非常近。他們流 動的身體環繞著你們,他們的思想注視著你們,你們對 他們的懷念令他們陶醉欣喜;但你們無謂的憂愁也會讓 他們難過,因為這是缺乏信仰的表現,是違背上帝意志的。

你們既然理解靈性生命,便要聆聽自己的內心,召 喚你們所愛之人,如果你們想讓上帝保佑他們,你們會 在內心深處感受到一種莫大的安慰,它會撫平你們的傷 痕,擦乾你們的眼淚,感受到一種不可思議的願望,它 會向你們展示至高無上的耶和華對來世的承諾。(桑 森,巴黎靈性主義協會前會員,1863 年)


如果他是個好人,他早就死了


22. 在談到一個壞人從危險中逃出來時,你往往會 說:“如果他是個好人,他早就死了。”你這一說法倒 是揭示了一個真理,因為對於處在進步初期階段的靈 性,上帝給他的考驗時間通常較長,而善良的靈性會受 到上帝的恩典,作為其所積功德的獎賞,他接受考驗的時間會盡可能縮短。因此,無論什麼時候引用這一箴 言,你無疑都是在褻瀆神靈。

如果一個好人死了,而他的鄰居恰好是個壞人,你 會急急忙忙地說:“我倒寧願那個人是他。”那你可就 大錯特錯了,因為離世之人已經完成了他的使命,而在 世之人尚有任務沒有完成,甚至還未開始。既然如此, 你為何還要讓壞人無暇完成任務,卻讓另一個繼續被囚 禁在世間呢?將一個服刑期滿的囚犯繼續關在監獄,而 釋放另一個沒有這一權利的囚犯,對此你會說些什麼 呢?因此,要明白,真正的自由在於脫離肉體的束縛, 而只要你在世間,你就是被囚禁的。

不要批判你所不理解的事物,要相信上帝對萬事萬 物都是公正的。很多時候,看似不幸的事情其實是一種 福賜,但你的官能如此有限,以至於你遲鈍的感官無法 感知整體大局。要通過思想,努力超越你所處的有限領域,等到你提升到一定高度,物質生命的重要性將在你 的眼前消失殆盡,因為它向你展示的,只不過是你作為靈性擁有的無限生命中的一個小小插曲——而靈性生命 才是你唯一真實的存在。(芬乃倫,桑斯,1861 年)


自願受苦


23. 人類總是在不斷地追尋那些匆匆流逝的快樂,因 為世間並無一塵不染的幸福。儘管人生難免遭遇世事變遷,但人類至少可以享受相對的幸福;然而他們總喜歡 從同樣變化無常的易逝事物中尋找快樂,即喜歡追求物質上的快樂,而非靈魂上的快樂——而後者才能讓人預 嘗天國的永樂。他們不去尋求內心的平靜——這個世界上唯一真正的幸福,反而渴望任何會使他們感到焦慮和 不安之物。奇怪的是,他們似乎是人為地製造了他們本該避免的折磨。

還有比羡慕和嫉妒更令人痛苦的折磨嗎?喜歡羡慕 和嫉妒之人永無寧日;他們始終處於一種狂熱狀態。他 們沒有的和別人有的會導致他們失眠;競爭對手的成功 會令他們眼花繚亂;他們的模仿只會使他們的鄰居相形 見絀;讓那些與他們一樣毫無理智之人感到憤怒的嫉妒 便是他們所有的快樂所在。可憐的毫無理智之人,實際上,這些人誰也不會想到,也許明天他們就不得不將這 一切無用之物拋諸腦後,這些無用之物,通過貪婪,毒害著他們的生命!“受苦之人受到祝福,因為他們必得 安慰”這句話並不適用於他們,因為他們關注的根本不 是來自天堂的補償。

另一方面,那些對自己擁有的知足常樂之人,那些 不因自己沒有的而心懷嫉妒之人,以及那些不願裝模作 樣之人,他們又會受到多少折磨呢?這些人始終是富有 的,因為,如果他們將眼光放低而不是抬高,他們總會 看到更窮的人。他們內心平靜淡泊,因為他們從不為自 己製造假想的需求。能在生活的風暴中保持寧靜淡泊, 這難道不是真正的幸福嗎?(芬乃倫,里昂,1860 年)


真正的不幸


24. 每個人都談論不幸,都經歷過不幸,都認為自己 知道不幸的多重特徵。我來告訴你們,你們幾乎都弄錯了,真正的不幸並不是人們,即不幸之人所以為的不 幸。他們以為,不幸就是貧窮,是生不了火的煙囪,是兇神惡煞的債主,是搖籃旁失去了曾經微笑的天使;他 們以為,不幸就是哭泣的淚水,是我們頂著光光的腦 袋,帶著破碎的心,跟著棺材走在後面,是背叛的痛 苦,是想要用紫衣遮擋起來,卻難掩蓋其赤裸裸的虛榮 心的傲慢被揭之於眾。在人類語言中,諸如此類以及其 他,皆被稱為不幸。是的,對於那些只看到眼前的人來 說,這的確是不幸;然而,真正的不幸更多的在於事物 導致的結果,而非事物本身。舉例來說,有一件事情眼 下是最快樂的,但它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另一件事情 雖然一開始引起了大麻煩,但最終帶來好的結果,兩相 對比,前者難道不是更不幸嗎?再比如,狂風襲來,雖 然刮倒了你的樹木,卻淨化了空氣,驅散了那些會致死 的不健康瘴氣,這難道不是一種福賜,而非不幸?

要判斷一件事情,必須考慮它導致的後果。這就是 為何要確定什麼是真正的幸運或真正的不幸,必須讓一 個人立足於今生之外,因為唯有那樣,才能讓他體會到 後果。因此,從你們缺乏遠見的狹隘視角來看,所有你 們以為不幸的事情都會隨著俗世生命的結束而完結,並 在來世得到補償。

我所揭示的不幸是一種新的形式,一種漂亮迷人、 多姿多彩的形式,是你受到迷惑的靈魂以全部力量去渴 求和追求的形式。不幸是歡喜、快樂、騷動、空虛的焦 慮、虛榮心得到的瘋狂滿足,它們會讓良心沉默不語, 壓抑思想的行動,使人們對未來感到困惑。不幸,正是 你熱切渴望的遺忘的鴉片。

哭泣的人啊,你們會擁有希望!飽食終日而欣喜若 狂的人啊,你們會顫抖!我們無法愚弄上帝;也無法逃避我們的命運。審判,那些比被痛苦所釋放的狼群更加 無情的債主,正虎視眈眈地盯著好似正在休息的你,隨 時準備將你突然投入到真正不幸的痛苦之中,那種因冷 漠和自私而使靈魂麻木不仁的痛苦。

願靈性主義能帶給你啟迪,讓因你的盲目無知而變 得面目全非的真理和錯誤重新恢復它們真正的模樣!然 後,你會像勇敢的士兵一樣,不再逃避危險,而是選擇 勇敢地迎接無關榮耀也無關晉升的戰鬥,最終贏得和 平!只要士兵能取得勝利,凱旋而歸,就算在戰鬥中失 去了武器、裝備和制服,又有何關係呢?對那些相信來 世的人而言,只要他們的靈魂能光彩奪目地升入天國, 就算將他們生前的財富和肉體的皮囊留在人生的戰場 上,又有何關係呢?(德爾菲娜·德·吉拉丁,巴黎, 1861 年)


憂鬱悲傷


25. 你知道為何你心中時常會湧起一種莫名的悲傷, 讓你覺得生活如此痛苦嗎?那是你的靈性,渴望幸福和 自由的靈性,當它與肉體結合在一起,它會徒勞地想要 竭力掙脫出這個囚禁他的牢籠。但看到這樣的努力毫無 用處,它就會變得意志消沉,而肉體受到靈性的影響, 會讓你感到倦怠、沮喪和冷漠,讓你覺得自己不快樂。

相信我,要強烈抵制這些削弱你意志力的情緒。嚮 往美好生活是所有人的靈性與生俱來的渴望,但不要試 圖在這個世界尋找。現在,上帝派遣他的靈性來向你傳 授為你預備的神聖幸福,要耐心地等待拯救天使前來幫 助你打破束縛你們靈性的枷鎖。要記住,當你在世間接受考驗時,你必須完成一項使命——無論是為家人任勞 任怨,還是履行上帝賦予你的各種義務,對此,你不能 質疑。如果在接受考驗和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你感到憂鬱、煩惱和憂愁,要堅強,要勇敢地去承受。要堅毅地 面對它們。要知道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它會將你帶到你為之哭泣的朋友那裡。他們將為你的到來而歡欣鼓舞, 將向你伸出雙臂,將你帶到一個再也沒有世間苦難的地方。(弗朗索瓦·德·日內瓦,波爾多。)


甘受考驗;真正的麻衣


26. 你問允不允許減輕對你的考驗。由這個問題,可 以衍生出以下問題:溺水之人允不允許自救?身上有刺 之人允不允將刺拔掉?生病之人允不允請醫生?考驗的 目的在於讓人擁有智慧、耐心和順從。一個人可能天生 就處於痛苦和困難的境地,而這正是為了讓他們尋找克 服困難的辦法。要修積功能,便要毫無怨言地去承擔不 可避免的病痛及其帶來的後果,在鬥爭中堅持不懈,失 敗時也不絕望,但並非漠不關心——後者與其說是功 德,不如說是懶惰。

當然,這個問題還會引申出另一個問題。既然耶穌 說“受苦之人受到祝福”,那麼主動尋求苦難,即自願 受苦以接受更多考驗,算是功德之舉嗎?對此,我要非 常明確地回答:如果經歷這種苦難和貧困是為了他人利 益,自然是功德無量,因為這是犧牲自我的慈善之舉; 如果這一切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便毫無功德可言,因 為這僅僅是源於自私自利的執念。

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就個人而言,你要滿足 於上帝給你的考驗,不必額外加碼,因為這些考驗通常 已經很沉重了。忠實地接受考驗,不要抱怨;這是上帝 對你的全部要求。不要以無謂的貧困和毫無目的的屈辱 來削弱你的身體,因為你需要聚積你所有的力量,來完 成你在世間的勞動使命。故意折磨和損耗你的肉體是對 上帝律法的侵犯,因為上帝給了你滋養和強化肉體的手 段。毫無必要地削弱肉體,無異於自殺。使用肉體,但 不要濫用它;這就是律法。濫用最好的事物,會招致懲 罰,帶來不可避免的後果。

一個人為了他人承受痛苦則是另一回事。如果你忍 受寒冷和饑餓是為溫暖和餵養需要幫助之人,如果你的 身體因此而受苦,那麼這就是上帝所祝福的犧牲。你離 開自己溫馨的家,前往一個受疾病感染的茅舍裡去安慰 病患;你不懼弄髒自己嬌嫩的雙手,去清理治療病人的 傷口;你不眠不休地守在病床前,看護著與你並無親緣 關係的兄弟姐妹,你以自己的健康為代價,做好事,行 善舉:這才是你的麻衣,是真正帶著福賜的麻衣,因為 世間的享樂並未讓你的心枯萎。你沒有沉溺於驕奢淫 逸、令人萎靡的溫柔鄉中,卻讓自己成為慰藉無家可歸 的窮人的天使。

然而,那些為了逃避誘惑而遁世隱居之人,你的作 用何在?既然你逃避困難,放棄鬥爭,經受考驗的勇氣 又何在?如果你想要麻衣,就將它披在你的靈魂上,而 不是你的身體上。讓你的靈魂變得更堅強,而不是你的 肉體;打擊你的傲慢之心;毫無怨言地忍受屈辱;鞭笞 你的自私自利;堅毅地面對羞辱和譭謗帶來的,甚於肉體痛苦的折磨。這才是真的麻衣,這上面的傷痕是有意 義的,因為它們將證明你的勇氣和對上帝意志的順服。(一個守護天使,巴黎,1863 年)


我們是否應該結束他人的考驗?


27. 如果我們能,我們是否應該結束他人的考驗,還 是應當出於對上帝安排的尊重,讓他們走自己的路?

我們已經重申過多次,你生在這個贖罪的世界是為 了完成你的考驗,你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前世的結 果,是你所欠債務的一部分。然而,在某些人看來,由 這種思想所引發出的觀念是不可取的,因為它們可能會 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有些人認為,既然一個人來到世間是為了贖罪,那 麼所有的考驗都應當按部就班地進行。有些人甚至還認 為,不僅不應採取任何措施來減輕考驗,相反地,還有 必要進一步增加考驗的強度,使考驗更有益。這是大錯 特錯的。的確,你們的考驗必須按照上帝指定的方向進 行,但是你又如何知道上帝指定的是什麼方向呢?你怎 麼知道他們必須走多遠?或者說,你怎麼知道仁慈的天 父不會對受苦的這個兄弟或那個姐妹說:“你不用再走 了”?你們怎麼知道上帝的旨意不是要讓你作為懲罰的 工具,來加重有罪之人的痛苦,而是要你作為安慰的藥 劑,來治癒上帝實施公正所留下的傷口呢?所以,當你 看見你的兄弟姐妹受苦時,不要說:“這是神的公正, 必須遵其執行。”相反地,你要告訴自己:“讓我們看 看恩慈的天父給了我哪些力所能及的方法,讓我可以用 來幫助我的兄弟姐妹減輕所受的痛苦。讓我們看看我在精神上的安慰、物質上的幫助或提供的建議忠告能否幫 助他們獲得更大的勇氣、耐心和順從,從而戰勝這場考 驗。讓我們看看上帝是否交給了我結束這一痛苦的方 法;如果沒有,這也是一種考驗,也或許是一種贖罪, 目的是為了除惡安民。”

因此,在你們各自接受考驗時,要永遠互相幫助, 而非讓自己變成施加痛苦的工具。這樣的想法會令每個 人,尤其是所有的靈性主義者覺得反感,因為靈性主義 者比任何人都更能理解上帝的無限仁慈。靈性主義者認 為,他們的一生當踐行仁愛與奉獻;無論他們做了什麼 來違抗耶和華的意願,上帝的考驗都會照樣進行。因 此,他們可以無所畏懼地盡一切努力來減輕贖罪的痛 苦,但只有上帝才能在其覺得必要時縮短或延長考驗的 時間。

人類如果認為自己有在別人傷口上捅刀子的權利, 難道不會覺到非常有面子嗎?打著讓對方贖罪的幌子, 在一個受苦之人的心裡注入更大劑量的毒藥?哦!這不 過是始終將自己視為用來終結痛苦的工具罷了。總而言 之:你們所有人來世間都是為了贖罪,但你們所有人, 無一例外地都必須依循仁愛和仁慈律法,盡力減輕他人 的贖罪。(貝爾納丁,一位守護靈性,波爾多,1863 年)


對一個沒有治癒希望的病人來說,
是否允許縮短他的生命?


28. 有一個人快死了,他受了極大的痛苦。他目前的 狀況看來已經毫無希望了。這時能不能儘快結束他的生命,讓他免受哪怕片刻的痛苦呢?

誰給了你預知上帝安排的權利?難道上帝不能將某 些人帶到墳墓邊緣,然後再將他們帶回來,從而讓他們 審視自己,並改變他們的想法嗎?無論一個垂死之人的 狀況有多慘,沒有人能肯定地說其大限已到。科學的預 測難道就從來沒有錯過嗎?

在我所知道的有些案例中,病人的情況一開始看上 去非常危急;然而,即使在起死回生和恢復健康毫無明 確希望的情況下,不也有無數的病人在最後關頭自己甦 醒,並恢復了片刻意識?那麼,這個恩典的時刻對他們 來說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並不一定清楚靈性在死 亡的痛苦中可能產生什麼想法,或者可以通過突然的懺 悔而避免多少痛苦。

唯物主義者只看到肉體而不考慮靈魂,所以無法理 解這些事物,而靈性主義知道死後發生的事,也知道臨 死之前的想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所以,要盡你所能 減輕最後的痛苦,但不要縮短生命,哪怕只有一分鐘, 因為那一分鐘可能會省卻來世的許多淚水。(聖·路易 士,巴黎,1860 年)


犧牲自己的生命


29. 有的人對生活大失所望,卻又不想自殺輕生,為 了讓自己的死變得有價值,所以在戰場上一心求死,這 樣的人算不算有罪?

一個人無論是自殺還是他殺,其目的總歸要縮短自 己的生命,因此,這種情況也算故意自殺——即使事實 上並非如此。認為他們的死亡會對某些事情有用的想法 是荒謬的;這不過是粉飾其行為,讓他們能夠自我原諒的藉口罷了。如果他們真的想為自己的國家服務,他們 會尋求生存,在任何事情上保衛國家,而不是尋求死 亡,因為一旦死亡,他們就不能再為國家服務。真正的 奉獻在於在有必要時,為有益之事不懼死亡,冒著危 險,勇於犧牲,而無所遺憾。然而,企圖將自身置於危 險來尋求死亡的蓄謀意圖,即使確有效力,也無功德可 計。(聖·路易士,巴黎,1860 年)



30. 一個人為了救另一個人的命,雖預知自己會死, 卻仍於危難之時親身赴險,這算是自殺嗎?


沒有尋求死亡的意圖,就不是自殺,而是一種雖知 必死而無懼的奉獻和忘我精神。但誰又能如此肯定呢? 誰能說上帝沒有在最關鍵的時刻預留一種出人意料的拯 救手段呢?上天難道不能拯救一個正對著炮口的人嗎? 在許多情況下,上天希望將忍耐順從的考驗延長到極 限,直至意外情況使致命的打擊發生偏離。(聖·路易 士,巴黎,1860 年)


讓自己的痛苦對他人有益


31. 有的人順從上帝的意志,一心企盼來世幸福,所 以心甘情願地接受自己的苦難,這些人難道不是只在為 自己做打算嗎?難道他們能讓自己的苦難對別人有益 嗎?

這種痛苦可能在物質上和道德上對他人有益:從物 質上來說,如果通過勞動,他們強加給自己的貧困和犧 牲有助於他人獲得更好的物質條件;從道德上來說,他 們樹立了服從上帝意志的榜樣。這一例子證明了靈性主 義信仰的力量,它可以鼓勵不幸之人忍耐順從,使他們不再感到絕望,避免給來世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聖· 路易士,巴黎,186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