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書 以靈性主義為依託

Allan Kardec

返回菜單
認知視度

5. 一個人若對來世擁有清晰明確的概念,便會對未來 充滿不可動搖的信念。這種信仰對人類的道德教化具有 意義非凡的影響,因為它會完全改變人們對於俗世生命 的看法。一個人的思想如果嚮往無限的靈性生命,那麼 俗世生命對其而言不過是一個通道,是在一個薄情寡恩 之國的短暫停留。人生的沉浮和磨難對其而言不過是所 需忍耐之事,因為他們知道這只是短暫的,此後將更加 幸福。死亡不再可怕,它不再是一扇通往虛無縹緲的 門,而是通往幸福安樂之居的入口。他們知道自己當下 的處境只是暫時狀態,而非最終結局,故而對生活中的 煩惱更能泰然處之,從而心生淡然之意,免於憂苦。

對來世鮮有懷疑之人,會盡心歷練世俗生活。對未 來不確定之人,只會在意當下,立足現世。因為預見不 到自己將擁有比世間更珍貴的財富,他們會像孩子一 樣,眼裡除了自己的玩具,再也看不見其他事物;他們 會為了得到這些而無所不用其極。即使是最小的財產損 失也會對他們造成莫大的傷害。失望、沮喪的希望、不 滿足的野心、自覺是受害者的不公、受傷的傲慢或虛榮 心……這一切都會成為一種折磨,給他們的生活帶來長 久的苦惱。這樣一來,他們每時每刻都在人為地為自己 製造真正的痛苦。他們將自己置於世俗生命的中心,從 此地放眼望去,周遭一切皆如障目之葉。無論自己受的 罪,還是他人享的福——所有一切在他們眼中都是天大 的事。這就猶如,入摩天大樓之市,便覺得無一物不高 大;看身居顯位之士,便以為無一人不巍峨。然而,會 登絕頂,方覺天地開闊,人事輕微。

從來世的角度去思考俗世生命,眼前所見的便是: 人類猶如蒼穹之星,迷失於無邊無際的宇宙之中。然 後,他們會發現,無論是龐然大物,還是秋毫之末,都 不過是土堆上的蠅攢蟻聚;無論一文不名,還是位高權 重,身份地位皆無差別;他們會為那些為爭一席之位、 贏一時之氣而心力交瘁、朝生暮死之人扼腕嘆惜。故 言,世間萬物的重要性總是與對來世信仰的堅定程度成 反比。


6.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人人都這麼想,便無人再關心 塵世之事,世間一切必將受到威脅。但並非如此。人會 本能地追求自身的幸福安樂,儘管其確信自己只是客居 他鄉,羈旅一時,仍會希望盡可能享受美好舒適的生 活。這就好比發現在背之芒,在喉之刺,豈有不除而後 快之理?對於幸福的追求會迫使人們改善一切,因為他 們具有進步和自我保護的本能,而兩者皆包含於自然法 則之中。因此,他們會出於需要、享受和責任而勞作, 從而實現上天的安排,即上帝讓其經歷塵世生活的目 的。一個人,唯有著眼於來世,淡然於今生,方能顧念 前路,不因失敗而悲,不以落沒為苦。

因此,上帝並不譴責世俗的快樂,而是譴責以犧牲 靈魂為代價的放縱。此外,那些自身放縱卻以耶穌之 語,即“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作為託辭之人,亦在譴 責之列。

相信自己擁有來世之人,如家有萬貫,雖略舍小 財,常不以為然;只專注於塵世生活之人,便如家徒四 壁,一旦失去所有,則易心生絕望。


7. 靈性主義拓寬了人的思想,開闢了新的天地。不要 以狹隘短淺的目光去盯著現世的生活,因為這會讓你將 塵世如白駒過隙的短暫光陰當成永恆未來獨一無二的脆 弱中心;靈性主義告訴我們,今生今世只不過是造物主 和諧宏偉之大作的一個環節而已。靈性主義還揭示了一 個人的生生世世,同一世界的所有人以及所有世界的所 有人相互之間的聯繫所具有的統一性。有人認為,靈魂 是在肉體誕生的那一刻被創造出來的,所以人與人之間 彼此互不相識,而靈性主義則為博愛的理論提供了一個 基礎和理由。這個基於個體與整體關係的統一性說明 了,單考慮某一個體是行不通的。在基督的時代,人們 並不能夠理解這一點,這也是為何基督保留了這一教義 以待後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