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之書

Allan Kardec

返回菜單
1. 美德與罪惡

893. 在所有美德中,哪一種最值得稱頌?
“所有的美德都值得稱頌,因為它們無一不是沿著善 良之路前進的標誌 。只要是自願抵抗邪惡傾向的影響 ,就是一種美德。然而,美德的崇高表現在犧牲自己的利益, 為他人謀利 ,且毫無別有用心的動機 。最值得稱頌的美德 是以最無私公正的仁慈為基礎的。”


894. 有的人做好事是一種自發的行動 ,完全不需要克服任 何反對的感覺 。與那些不得不努力與自身本性鬥爭以克服 自身本性的人相比,他們是否值得擁有同樣的德功?
“對於那些不需要掙扎奮鬥的人,他們已經完成了自 己的進化過程 。他們在很久以前也曾掙扎過 、奮鬥過 ,並取得了勝利 。這就是為何這種道德情感不需要他們付出任 何努力 ,他們的行為顯得如此毫不費力 :做善事已成為他 們的第二天性 。他們應該被尊為已贏得勳章的老戰士 。”

“因為你還遠未達到圓滿,這樣的例子以其鮮明對比 讓你感到驚訝 ,正因為他們罕見 ,所以你才對其更為欽佩。 但要清楚地知道 ,在比你們這裡更先進的世界 ,你們眼中 的特例代表的是這個世界的普遍法則 。在那裡 ,善良無處 不在 ,且無一不是自發的 ,因為那裡只居住著善良的靈性 , 任何一個邪惡的意圖都是駭人聽聞的例外 。正因如此 ,那 裡的人非常幸福 。當人類改變了自己 ,仁慈的真正本質得 到理解和踐行之時,地球也將成為這樣的所在。”


895. 除了顯而易見的錯誤和罪惡難以逃脫任何人的注意 之外,不圓滿最獨特的顯著標誌是什麼?
“利己主義。道德品質往往像銅器上的鍍金,無法經 受試金石的檢驗 。一個人可以擁有真正的品質 ,使其在世人眼中成為一個正直之人 。然而 ,這些品質雖然是進步的 標誌 ,卻並不一定能通過特定的考驗 ,有時 ,只需撥動個 人利益的琴弦 ,就能揭示其真實本性 。在地球上 ,真誠的 無私的確是一件如此罕見之事 ,以至於其出現時會被當作 一個奇蹟,令人驚訝不已。”

“依附於物質事物是自卑低下的一個顯著標誌,因為 在世間擁有越多之人 ,越不瞭解自己的命運 。相反地 ,一個無私之人,說明了他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視角來看待未 來。”


896. 有些無私之人缺乏判斷力 ,他們放棄自己的財產卻未 能帶來任何真正的益處 ,因為他們未能對這些財產加以合 理利用。這些人是否也有功德?
“他們的功德來自於他們的無私,而非他們所做的善 事 。輕率的揮霍儘管有缺乏判斷力之嫌 ,但無私仍是一種美德 。將財富給予一個終會將其揮霍而盡之人 ,並不比給 那些只知將其鎖在保險箱之人要好 。這是一筆他們必須妥 善保管的存款 ,因為他們需要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盡 力去做之前未能做成之善事 ,而且要用那些曾被白白浪費 的錢財去救助不幸的苦難者,為他們擦乾眼淚。”


897. 是否應責備那些不為在世間收穫任何獎賞 ,而是希望 在來世能獲得更高地位的行善之人?這樣的算計會對他 的進化造成影響嗎?
“一個人須為仁慈而行善,這就是所謂的無私”。


■ 儘管如此 ,希望獲得進化以擺脫今世生活的痛苦局面 , 這種願望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自然的 。而靈性教導我 們要心懷那樣的初衷行善 。所以說 ,如果認為做好事是為 了讓我們能擁有比地球上更優越的生活 ,這樣的想法是錯 誤的嗎?
“當然不是,但有人一心行善,沒有任何不可告人的 動機 ,只是為了享受取悅上帝以及幫助困難的鄰居時那種純粹的喜悅 ,他們已達到了一定的進化程度 ,比起那些更 加注重實際 、出於算計而非心中自然的溫情而做好事的同 胞手足,他們更容易獲得幸福。”(參見第 894 問)


■ 我們能為鄰居所做的好事 ,與我們為改正自身過錯而 付出的努力 ,這兩者之間是否有區別?我們知道 ,心裡想 著要讓來世過得更好的念頭行善並無什麼功德可言 。但如 果我們努力提升自我 ,征服內心的欲念 ,糾正我們的性格 , 親近善良的靈性 ,提升我們的靈性等級 ,這樣仍是自卑低 下的標誌嗎?
“不,並非如此;‘行善’是指為人要仁慈。算計自 己的每一個善舉能為自己的今生以及來世帶來什麼好處, 這樣的人是自私的 。但提升自我 ,以期更接近上帝 ,這並 不是自私的表現,因為這是每個人都應當為之努力的目標。”


898. 既然俗世生活不過是在這個世界上的短暫停留 ,既然 來世才是我們應當關心的主要問題 ,那麼 ,努力獲取只關 於物質事物與需要的科學知識是否值得?
“毫無疑問,當然值得。首先,它能讓你減輕同胞的 苦難 。其次 ,你在智力方面的提升會讓你的靈性進化得更快 。在兩次輪迴轉世的過渡期間 ,你一小時學會的東西需 要你在地球上學上好幾年時間。沒有任何知識是無用的, 它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你的進化 ,因為圓滿的靈性必須 掌握一切形式的知識 ,在每個領域都必須獲得進化 ,所以 說,所有獲取的資訊都有助於靈性的發展。”


899. 有兩個富人 ,一個出生富貴之家 ,從小什麼都不缺 ; 另一個則是通過自己的工作獲得財富 。然而 ,兩個人都只 將自己的財富用於自我滿足 。兩人中哪個更應受到指責?
“經歷過貧困的那個。他知道何謂苦難,也感受過自 己無法減輕的痛苦 ,但正如很多人一樣 ,如今卻再也不記得了。”


900. 一個不斷積累財富而不讓任何人受益之人 ,他會不會 在心中為自己找到一個合理藉口 ,即他斂財的目的是為了 將更多的財富留給繼承人?
“這只是他安慰其內疚之心的一種方式。”


901. 有兩個守財奴 ,其中一個連對自己也特別苛刻 ,最後 守著自己的財富而死 ,而另一個則對別人特別小氣,但自 己卻非常奢侈 。要讓他花上哪怕最小的代價給別人幫個忙 或做些有用之事 ,他一定會千般搪塞 ,萬般推託 ;若是滿 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則一點困難也沒有 。如果有人要他 幫忙 ,他一定缺錢 ;但在滿足自己的一時衝動之時 ,他的 錢卻總是很多 。哪一個更應受到指責?哪一個在靈性世界 的境況會更糟?
“那個將錢財浪費於享受之人,因為他比吝嗇者更加 自私。另一個則已經受到了自己應有的懲罰。”


902. 為了實現美好的目標而希望擁有財富是否有錯?
“只要是純粹的願望,當然是值得稱讚的。但這種願 望是不是總是全然無私呢?它是否隱藏了任何別有用心 的個人動機?希望受益的第一個人往往是自己 ,不是嗎?”


903. 研究別人的過錯是錯誤的嗎?
“如果只是為了批評他們,並讓他們公然出醜,那麼 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因為這是缺乏仁慈的表現 。如果是為了教育自己 ,讓自己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有時可能會 起到一定作用 。但有一點不要忘記 ,即寬容他人的過錯是 仁慈所包含的美德之一 。在譴責別人的缺點之前 ,看看別 人是否會對你說同樣的話 。因此 ,要試著擁有與你所批評 之人的缺點相反的品質 ,作為自我完善的一種手段 。你責 備他們貪婪嗎?那你就要慷慨大方 。責備他們傲慢自大? 那你就要謙遜低調 。責備他們苛刻?那你就要寬容 。責備 他們總是在意雞毛蒜皮的小事?那你的一舉一動都要彰 顯你的偉大 。總之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變成耶穌所說的樣 子 :‘你看見鄰舍眼中的刺 ,卻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 。’”


904. 一個人去調查社會弊病 ,並將其揭示與眾是否有錯?
“這取決於做這件事的原因。倘若筆者之目的只是為 了製造醜聞 ,那麼他所做的一切就是通過展現往往會樹立壞榜樣而非好典範的方式來獲得個人的滿足感 。靈性享受 這種感覺 ,但他也有可能因揭露邪惡所獲得的快感而受到 懲罰。”


■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如何才能判斷一個筆者是否擁有 純粹的初衷和誠意?
“這並不一定總是有用。如果他寫的是積極的東西, 不妨加以充分利用 ;倘若不是 ,這就成了一個關乎他自身的良知問題 。此外 ,假如他想證明自己的誠意 ,完全可以 以自身為例來支持自己的主張。”


905. 有的作者出版的作品不僅非常漂亮 ,而且能給人以道 德上的啟發 ,這是有助於人類進步的 ,但他們自己卻不能 從中獲利 。那他們通過這類作品所成就的善是否有助於提 升其在未來作為靈性的地位呢?
“沒有付諸實踐的道德原則,就像還未播種的種子。 如果不讓它結出果實來滋養你 ,那種子又有何用呢?那些人會更加內疚 ,因為他們原本是擁有這般才智的 。他們並 未踐行自己提供給他人的教誨 ,因此也就放棄了收穫果實 的權利。”


906. 如果一個人做好事 ,他自己有意識到這一點 ,而且也 承認是自己做的,那他應當受到指責嗎?
“既然他能夠意識到自己所做的壞事,那麼必然也能 意識到自己所做的好事 ,這樣他才能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這是將他所有的行為都放在上帝律法的天平上 ,首 先要看的是公正 、仁愛與仁慈的天平 ,看他是否有能力判 斷自己的行為是好是壞 ,是值得認同 ,還是應當反對 。所 以說 ,如果他能意識到自己戰勝了邪惡的傾向 ,並為這樣 做而感到高興 ,這並沒有任何過錯 ,只要這不會使他驕傲 自滿,免得又犯下另外的錯誤。”(參見第 919 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