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之书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第十章: 自由法则

1. 天赋自由 2. 奴隶制度 3. 思想自由 4. 良知自由 5. 自由意志 6. 命运 7. 对未来的了解 8. 人类行为动机的理论概述


1. 天赋自由

825. 在这个世界上是否有人能自夸其享有绝对的自由?
“没有,因为每个人都彼此需要,不可分离——即使伟人也不例外。”

826. 人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享有绝对自由?
“恐怕唯有沙漠隐士才能做到这一点。只要是两个人相处,他们就拥有相互尊重的对等权利,因而不可能再享有绝对的自由。”

827. 尊重他人权利之义务是否会剥夺属于自己的权利?
“绝对不会,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天赋权利。”

828. 有的人一方面信仰着自由主义,一方面又常常对自己的家人和下属表现得独断专横,对此我们该如何调解?
“这些人尽管对自然法则拥有理性的认知,但这一认知被其内心的傲慢和自私消抵得所剩无几。他们虽然明白事理,却不会以身作则,其对于自由主义的信仰不过是精心算计之举而已。”

■ 这些人在今世所奉行的原则会令其在来世受用吗?
“明理而不自律者,则情无可原也。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单纯真诚之人远比那些虚伪做作之人更接近上帝。”


2. 奴隶制度

829. 是否有人生来注定就是他人的财产?[a]
“让一个人绝对隶属于另一个人是有悖于上帝律法的。奴隶制度是滥用权力的一种表现,它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消亡,正如其他的社会弊端一样。”

任何维护奴隶制度的人类法律都是违背自然的,因为它将人比作动物,对其进行肉体折磨和道德贬低。

830. 当奴隶制度成为一种习俗时,那些从中受益之人是否应受到指责,毕竟他们只不过是遵循一种似乎自然而然的惯例而己?
“恶即是恶,任何开脱之辞都不会令恶行变为善举。然而,责任之大小与认知责任的手段相当。因奴隶制度而受益之人终归犯有违背自然法则的罪责。但在这里,正如万事万物一样,罪责是相对的。倘若奴隶制度根植于某些民族的风俗习惯,人们可能会对这一制度加以善意利用,并视其为理所当然之事。但待人们的理性日趋成熟,尤其是受到基督教教义的启发后,最终证明在上帝面前奴隶与他们是平等的,他们便不再情有可原。”

831. 天资的自然不平等是否会使某些种族受到更高智商种族的统治?
“确有可能,但这是为了提升他们,而非借助奴役的枷锁对他们进行进一步压榨。长久以来,人类一直把某些种族视为他们驯养的有手有脚的牲畜,以至于他们相信自己有权利将这些种族的人当作牲口一样来贩卖。他们幻想自己拥有纯粹的血统。真是些无法超越物质的荒谬之人!这并不是血统纯不纯粹的问题,而是灵性纯不纯洁的问题。”(参见第 216 问与第 803 问)

832. 有的人非常关照自己的奴隶,不让他们受苦受穷,认为自由反而会使他们陷入更艰难的困境。对于这些人该如何评价?
“我只能说,这些人对于自身的利益看得更为透彻。他们对自己所养的牛和马也很照顾,目的只是为了能在集市上卖出最好的价钱。尽管他们不会像那些虐待奴隶的人一样受到谴责,但他们仍将奴隶视为商品,剥夺了奴隶自身的权利。”


3. 思想自由

833. 人身上有没有什么是超脱了所有的限制,使其在这方面享有绝对的自由?
“人在思想方面享有无限自由,因为所知所识,无涯无际。思想或许会停滞不前,但绝不会消亡毁灭。”

834. 人是否应对自己的思想负责?
“在上帝面前,人应对自己的思想负责。只有上帝能看穿人的思想,他会对此做出降罪责罚或赦免恕罪的公正裁决。”


4. 良知自由

835. 良知自由是否是思想自由的结果?
“与人的其他思想一样,良知是人独有的一种隐秘思想。”

836. 人是否有权为良知自由制造障碍?
“与思想自由一样,只有上帝才有权审判良知。如果说人类是通过世间的法律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话,那么上帝则是通过自然法则来调节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837. 在良知自由方面设置障碍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使人做出违背其思维方式的举动,这会使其变成伪君子。良知自由是真正文明和进步的一大标志。”

838. 我们是否应该尊重每一种信仰,哪怕其存在显而易见的错误?
“每一种信仰,只要是真诚的,引人向善的,都是值得尊重的。该受谴责的是那些引人向恶的信仰。”

839. 贬低那些与我们信仰不一样之人是错的吗?
“这是缺乏仁慈之心的体现,也是侵犯思想自由的体现。”

840. 如果某种信仰可能会造成社会动乱,那对此加以阻挠是否有悖良知自由?
“行为虽然可以压制,但内心信仰却难以抹灭。”

如果某种信仰会对他人造成伤害,那么限制这种信仰的外化活动并不算侵犯良知自由,因为这种限制的目的在于实现真正的信仰自由。

841. 在尊重良知自由的前提下,我们是否应允许不良学说的传播,或者说我们是否可以无需反对这种自由,即可试图让误入歧途之人回归真理之路?
“当然,不仅可以,且应当如此。但是,你得像耶稣一样,借助于感化和说服,而非武力,因为后者比你想要让人转变的信仰更加糟糕。如果有什么是允许强加的话,那就是善良和博爱。然而,我们并不赞同通过暴力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坚定的信念是无法强加于人的。”

842. 鉴于所有学说都声称自己是真理的唯一表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迹象来评判其是否如此呢?
“看哪一个培养的善良之人最多,虚伪之人最少,换而言之,即谁践行仁爱和仁慈法则的动机最纯,范围最广,谁就最能代表真理。你们可以通过这一迹象来分辨某一学说的好坏,因为凡是在上帝的子民之间传播分歧、制造分裂的学说就是虚假错误、有害无益的。”


5.自由意志

843. 一个人的行为是否会体现他的自由意志?
“人有思想的自由,因而也有行动的自由。没有自由意志的人无异于一台机器。”

844. 人是否从一出生就拥有自由意志?
“人的行动自由始于其有行动意愿的那一刻。在生命的早期阶段,自由通常是不存在的。自由的对象会随着能力的提升而不断发展与变化。一个思想与年龄需求相符的孩子会将自由意志运用于对其而言必要的事情之上。”

845. 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倾向是否会成为自由意志的障碍?
“本能倾向其实属于此人道成肉身之前的灵性。根据灵性的进化程度,这种本能的倾向可能会煽动此人做出应受谴责的行为,在此情况下,那些拥有情感共鸣的灵性往往会充当助人下石的角色。但如若本人拥有抵制之意,这种煽动也并非不可抗拒。谨记一点:有意志者,事竟成。”(参见第 361 问)

846. 我们的肉体是否会对我们一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如果会,那它是否代表着阻碍我们自由意志的一种累赘?
“灵性必然会受到物质的影响,物质有可能会阻碍灵性的表现。这正是为何在肉体物质性越弱的世界,其能力发展越为自由的原因。但这并不是赋予灵性能力的工具。而且,在此情况下,还有必要对道德和智力加以区分。如果一个人有杀人的本能,那么这种本能肯定属于其灵性并由其传递给他,这与其肉体器官并无关系。一个人若在思想上保持沉默,一心只追求物质享乐,其实与野蛮人无异,甚而更糟,因为他对于如何洁身自好、远离邪恶早已不再关心。这当中也埋下了他的罪孽,因为他的行为举动皆是其自由意志的结果。”(参见第 367 问以后的“肉体的影响”)

847. 智力的异常是否会限制人的自由意志?
“一个人的智力无论因何种原因受损,他将无法再控制自己的思想,因而也不可能再拥有自由。这种异常往往是对那些爱慕虚荣、倨傲无礼以及滥用能力之灵性的一种惩罚。这些灵性可能会转世投生于一个智力低下的肉体,就像暴君再世为奴,为富不仁的财主投生为乞丐一样。然而,灵性对于自己所受到的这种限制,是完全有意识的。这其中涉及到物质的作用。” (参见第 371 问以下内容。)

848. 因酗酒而导致智力受损,是否可将此作为不当之举的理由?
“不能,因为酗酒者是自愿将其对理性的控制用来满足自身的物质欲念。与其说他犯下了一桩罪过,不如说他一举两罪。”

849. 对于一个原始人而言,什么才是具有主导地位的能力,是本能还是自由意志?
“本能,但在某些情况下,本能并不会妨碍一个人完全自由行事。就像一个孩子,他会首先将这种自由运用于满足其眼前的需求;日后才会通过智力对其进行拓展。因此,由于你与原始人相比所知更多,所以你对自身行为所承担的责任也就更大。”

850. 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地位是否会成为享有绝对行动自由的阻碍?
“这个世界无疑拥有自己的需求。上帝是公正的:上帝已将万事万物考虑周全,但尽管如此,你仍然需要付出些许努力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6. 命运

851. 按照 “命运”一词的惯常含义,人的一生中是否隐含着某种命运?换而言之,所有事情是否都是事先注定的?如果是的话,自由意志又从何而来呢?
“所谓命运,不过是指灵性选择其转世投生时将经历哪种考验。在对某种考验做出选择时,灵性便为自己设定了一种命运,可以说,这是灵性通过这一身份去寻找自我的结果。我所指的是肉体上的考验,因为在涉及道德上的考验和诱惑时,灵性始终拥有在善恶之间做出选择的自由意志,也就是说,灵性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屈服或抗拒的能力。譬如,当其他的善灵发现他失去勇气时,他们可能会急于向其提供援助,但这一影响并不会到左右其意志的程度。相反,邪恶或卑劣的灵性有可能通过放大肉体上所面临的危险来扰乱他、吓唬他。但无论如何,道成肉身的灵性始终拥有不受束缚的自由意志。”

852. 有些人无论做什么,都像是在被命运追逐。难道不幸是其命中注定的一部分吗?
“这一切很可能是他们所必须经历的考验,而这些考验是他们事先选择的结果。你们再次试图将原本归结于自身错误的结果归结于命中注定。在经受苦难时,要确保自己问心无愧。至少可以从中寻找到些许安慰。”

我们的性格和社会地位会让我们对事物形成某种或对或错的观念,而这种观念关乎着我们的成败。我们发现,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命运,而非我们自身所犯的过错,的确是一种方便顺手、不易伤及自尊的做法。如果说灵性所施加的影响有时会加剧这一状况,我们可以拒绝听从其不怀好意的提议,从而避免受到这样的影响。

853. 有的人刚躲过了一场致命危机,却又陷入另一重危险,似乎无法逃脱死亡的结局。这难道不是命运吗?
“就这个词的确切含义而言,所谓命运,不过是指死亡的一瞬间。当那一刻来临时,无论以何种方式,你都无法逃脱。”

■ 这么说来,无论威胁我们的危险是什么,只要我们时限未到,就一定不会死亡,对吗?
“当然,你肯定不会死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然而,一旦你离开人世的时限已到,就没有什么能挽救你。上帝预先知道你会以何种方式死亡,你的灵性往往也会有所感知,因为在你当初选择自己今生今世的生活之时,死亡就已经隐含其中了。”

854. 既然死亡的时刻无可避免,那么采取任何防范措施都是毫无意义的吗?
“并非如此,因为你在采取防范措施时,意味着你希望努力避免危及自己的过早死亡。这种防范措施正是防止出现这一情况的手段之一。”

855. 让我们身陷并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后果的危险,上天意欲何为?
“当你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这其实是你所希望的一种警告,目的是要让你远离邪恶,变得更加坚强。在你刚脱离危险且惊魂未定之时,根据善灵对你影响的程度,你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去思考成为一个好人的重要性。然而,一旦邪恶的灵性出现 (我之所以说 “邪恶”,是因为其仍未去除邪恶的本质),你会认为自己同样可以侥幸地躲避其他危险,从而再次纵容自己的欲念。上帝意在通过你遇到的危险,提醒你意识到自身的缺点以及今世生命的脆弱。一个人若能仔细审视这些危险的起因和性质,就不难认识到,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对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或所忽视的责任的一种惩罚。所以说,上帝是在借此警告你反省自我,做出弥补。”(参见第 526 问至第 532 问)

856. 灵性是否能预知自己将以何种方式死亡?
“他知道自己所选择的人生多半会让自己以何种方式死亡。但他也知道,为了阻止这一切,他不得不经历哪些挣扎与奋斗,以及哪些情况下上帝允许其想办法逃脱。”

857. 有些人在战斗中抱着深信自己时限未到的信念面对各种危险。这种信念有无依据?
“很多时候,人能预感到自己的死亡,就像他能预感到自己还不会死一样。这种预感是其守护灵性所赐予的,守护灵性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警告他做好离世的准备,或者为了在生死攸关之际激发他的勇气。这种预感也有可能源自于他对自己所选择的人生,或所接受且知道自己应当履行之使命的直觉。”(参见第 411 问至第 522 问)

858. 那些预料到自己死亡之人,为何往往比其他人更少了些恐惧呢?
“是人害怕死亡,而非灵性。能预料死亡之人,其思想更接近于灵性,而非凡人。他明白自己即将解脱,并已做好了准备。”

859. 如果在时限到来之时,死亡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在我们一生中所发生的每一个意外也都是如此吗?
“这往往是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但足以让我们对你提出警告,有的时候,它们会帮助你修正自己的思想,以避免意外的发生,因为我们并不喜欢肉体的痛苦。然而这一切对于你所选择的人生而言是无足轻重的。命运,确切而言,仅仅关乎于你必须来到和离开这个世界的生死之际。”

■ 有没有什么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是灵性的意志所无法阻止的?
“当然有,但处于灵性状态的你会在做出选择时对此有所预见和感知。不过,千万不要相信有些人所说,认为你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 ‘事先注定’的。一件事往往是由于你之前出于自由意志而实施的某种行为所导致的,所以说,若你没有之前的行为,这件事就不会发生。如果你烧伤了自己的手指,那只是你粗心大意和物质局限所导致的结果而已。只有巨大的悲痛以及会对你的道德地位产生影响的关键事件才是上帝所预见的,因为它们对你的净化和教导具有重要意义。”

860. 一个人能否通过自己的决心和行动来避免原本应发生的事情,反之亦然?
“可以,如果这种离世方式对应了他所选择的生活。这是为了行善,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这是生命唯一也最重要的目标,他可以阻止邪恶,尤其阻止那些可能酿致大恶之恶。”

861. 一个人在今世犯了谋杀罪。他是否知道,他所选择的这一世会让自己成为一名杀人者?
“不知道,他只知道选择一种艰苦的生活,他要冒着杀死同胞的危险,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会这样做,因为他几乎是在犯罪的前一瞬间才在脑海里做出了决定。因此,他决定采取行动时始终是自由自愿的。如果灵性事先知道自己在化身成人时必将犯下谋杀之罪,这将意味着他这么做是上天注定的。有一点必须要清楚,没有人是注定要犯罪的,所有犯罪及其他行为都是选择和自由意志的结果。”

“另外,你们总是喜欢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混淆在一起:人世间的物质事件与道德生活中的行为。有时所说的命运,那也只是针对物质事件而言,其原因既不在于你自身,也不由你的意志所左右。而道德生活中的行为则必定归结于一个人自身,因此,他始终是有选择自由的。所以说,在这种行为中,从无命运可言。”

862. 有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未能成功过,似乎他们付诸的所有努力都会受到恶灵的干扰。这不就是所谓的命运吗?
“如果你想要将这称之为命运的话,也未尝不可;但这样的人生也是选择的结果,这些人之所以选择充满失望的生活,就为了要考验自己的耐性和顺从性。但千万不要认为这样的命运是永远无法避免的,因为这往往只是由于他们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缺乏与之相当的智力和天资所导致。一个人对游泳一无所知,却想要游过一条河,那么他溺水而亡的机率就相当高了。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倘若一个人永远只是尝试去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那么他几乎能够做什么成什么。他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的自尊和野心使其偏离了自己的道路,让他去追求欲念的满足。所以他才会失败,这是他自己的过错。可他并不愿意责怪自己,而是喜欢将责任归咎于天上的星相。一个人本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工匠,享受风光体面的生活,却偏偏要去当一位平庸的诗人,最后只能饿死街头。如果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每个人就能在这世间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863. 社会风俗难道不会迫使一个人走上某一条他并不喜欢的道路,并让他在选择职业时受到他人意见的左右吗?对社会污名的恐惧难道不是行使自由意志的一种障碍吗?
“社会风俗是人定的,而非上帝定的。如果一个人屈从于社会风俗,那是因为社会风俗适合于他。这也是基于自由意志的行为,因为如果他愿意,他完全可以无视这些社会风俗。既然如此,他又为何要抱怨呢?他不应当怪罪于社会风俗,而是他自己的愚蠢自负,这才是导致他宁愿饿死,也不肯抵制流行习俗的原因。没有人会将他的死归咎于公众舆论,但上帝会将此归咎于他自己的虚荣心。这并不是说,他应当在毫无必要地的情况下藐视与反抗公众舆论——因为有的人满脑子充斥的,与其说是真正的哲学,倒不如说是偏执的念头。将自己当作一个与众不同的异类进行炫耀,这显然是一种愚蠢行径;如果不能再站在顶端,就优雅地走下社会的台阶,这才是明智之举。”

864. 如果说有的人似乎一直受到厄运的困扰,那么有的人却仿佛一直受到命运的眷顾,因为他们总能事事顺心如意。这当如何解释?
“后者通常擅于做人。不过,这也有可能是一种考验,因为当他们因为自己的成功而陶醉之时,他们会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命运,以至于后来往往要以命运的惊天逆转为代价才能获得最终胜利,而事实上,这原本是稍加谨慎就能避免的。”

865. 在既不依赖于意志,也不凭借智力的情况下,例如在全凭手气的游戏中,运气似乎会特别眷顾某些人,对此又当如何解释呢?
“有的灵性在转世之前就事先选择了某种形式的享乐。特别眷顾他们的运气其实是一种诱惑。作为人,他赢了,但作为灵性,他却输了:这是对其虚荣心和贪婪心的一种考验。”

866. 这么说来,看似主宰着我们物质生活定数的命运仍然是我们自由意志的结果?
“你要经历怎样的考验,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考验愈难,忍耐力愈强,你的进步也就越大。那些一辈子沉迷于自私自利的物质享受和世间乐趣之人,不过是些懈怠随意、停滞不前的灵性。因此,世间的运气不佳之人远多过那些物质上幸运之人,因为大多数灵性都倾向于选择最有利于自身进步的考验。世间的荣耀和享乐终如黄粱一梦,徒劳无益;对此,他们看得格外透彻。而且,即使没有悲伤与痛苦,最幸福美满的生活也总是伴随着不安,充满了困扰。”(参见第 522 问及以下内容)

867. “生来福星高照”的说法源自何处?
“源自于将星相与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古老迷信,这仅仅只是个寓言,有的人却傻傻地望文生义。”


7. 对未来的了解

868. 世人是否能看透未来之事?
“对于世人而言,未来通常是秘而不宣的;只有在罕见和特殊情况下,上帝才会允许将其揭示于人。”

869. 向世人隐瞒未来的目的是什么?
“假如一个人事先知道了未来会发生什么,他会忽视现在,不会再像原来一样率性而为,因为他心里会想,既然某件事情一定会发生,那自己又何必为之忙碌或费心阻拦,所以行事也会变得瞻前顾后,左右摇摆。上帝之旨意本非如此,而是要让每个人为诸事之成就全力以赴,甚至包括那些意欲加以阻挠之事。这种方式会让你习惯性地,且不知不觉地期待着你一生中即将发生的所有事情。”

870. 既然让未来秘而不宣是有益的,那为何上帝有时还会将其揭示于人呢?
“因为在此情况下,预知未来有助于完成而非阻碍当下之事,这会促使那些不愿做事之人采取行动。此外,它往往也是一种考验。对于某一事件的期待可能会或多或少地激发人的高尚思想。举例而言,如果一个人被告知他将得到一笔意想不到的遗产,那么他可能会被贪婪所诱惑,会为有机会享受尘世间的更多快乐而感到兴奋,会渴望尽快继承遗产,因而盼着赐予其财富之人早日归天。或者反之,这种可能性反而会让他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慷慨的想法。倘若这个预言未能实现,那如何承受这份失望,对他而言也是一个额外的考验。无论如何,他都会为自己因期盼此事所生之善心而修积功德,或者为其所生之邪念而遭受谴责。”

871. 上帝知道一切,他必然也能知道一个人是否能够经受住某次考验。既然考验并不能揭示上帝对此人了解之外的任何事情,那么考验又有何必要呢?
“这就等同于问,为何上帝不在一开始就创造出十全十美之人(参见第 119 问),或者为何人在长大成人之前必须经历童年(参见第
379 问)一样。考验之目的并不在于让上帝了解一个人所积之功德——上帝对其价值当然一清二楚,而是要让一个人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责任,因为他拥有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自由。考验是让一个人能在善与恶之间做出选择,以邪恶的诱惑对其进行试探,如能抵挡住诱惑,便可修功积德。那么,尽管上帝事先已非常清楚一个人是否能获得成功,但以其公正性,上帝是不会因一个人的未行之举而惩罚或奖赏他的。”(参见第 258 问)

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世人。不管一个候选人多有才能,也不管我们如何肯定他的成绩,我们都不会在这个人尚未参加规定考试,即未对他进行考验的情况下授予他学位。同样,法官也只能对确实犯有罪行的被告人定罪,而绝不能以推断他可能或将会犯下这一罪行为依据来定罪。

我们越是思考预知未来对人的影响,就越能明白上天何以要将其隐藏之深意。一件好事的确定性会令人无所作为;而一件坏事的必然性则会令人感到气馁。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一个人丧失力量。这就是为何只能将未来作为目标,而不可向世人揭示未来之原因;一个人只能通过自身努力才能拥有未来,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必须经历怎样的困难才能达成目标。一个人若能预知其一生中发生的所有事情,便会丧失主动性和自由意志,因为他会被无需动用自身能力也会必然发生的事情牵着鼻子走。一旦某件事情的结果得了到保证,人们就再也不会去担心它了。


8. 人类行为动机的理论概述

872. 关于自由意志的问题可以归结如下:一个人变坏并非不可避免,其行为并非事先注定,其所犯罪行也并非命数的结果。他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一世作为考验或是赎罪,在这一生中,他会由于所处环境或并发状况而不得不经受犯罪的诱惑,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始终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自由行事。因此,无论是灵性对于来世及随之而来的考验所做之选择,还是在道成肉身后具有屈从或抵抗其自愿面临的诱惑之能力,无一不是自由意志的体现。要抵制这种邪恶倾向,教育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必须对人的道德本性进行深刻思考。只有理解了支配这一道德本性的法则,才有可能对这一本性进行转变,这与通过训练提高智力,以及通过生活习惯培养性格是一样的道理。

当灵性处在脱离物质的游离状态时,他会根据自身已达到的圆满程度来选择自己的来世,正如我们之前提到,这一选择主要是基于灵性的自由意志。这种自由并不会因为灵性的转世投生而消失:如果灵性屈服于物质的影响,那么他就无法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考验;为了能让自己克服这些困难,他可能会寻求上帝和善灵的帮助。(参见第 337 问)

假如没有自由意志,一个人在做坏事时将毫无负罪之感,做好事时也毫无善德可言。作为众所周知的原则,一个人在世间所受到的谴责或称赞是与其初衷,即意志成正比的。既然如此,“意志”即可视为“自由”的代名词。因此,一个人若并未抛却自己的理性及在世为人之身份,视自己与动物无异,却想以自身生理结构为自己的恶行寻找开脱之辞,那么他肯定会感到困惑不解。对于恶行是如此,对于善行亦如此;只不过在后一种情况下,他并不会以有功而自居,丝毫不会认为这与自己的生理结构有任何关联,事实证明,与少数人的武断观点不同,人类并未放弃其最辉煌的特权:思想自由。
正如通常所理解的那样,命运意味着以不可改变的方式对生活中的所有事情进行事先排序,无论其重要性如何。这种方式会将人变成一个没有自己意志的机器。倘若他的行为总是被命运的力量推翻,那他的智慧又有何用武之地呢?果真如此,这种学说就是对所有道德自由的一种否定,使人不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也就无所谓善恶之分,无所谓罪行或美德。上帝是无上公正的,他既不会为一个人自身无法避免的错误去惩罚这个人,也不会为一个人名不符实的美德而去奖赏这个人。不仅如此,这一原理也是对进化法则的一种否定,因为人类会让自己放任于命运的虚妄缥缈,而不会去试图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因为无论做什么,他都无法让事情变得更好或更糟。

尽管如此,命运却并非一个空洞的字眼。命运既可以指一个人在世间所拥有的地位,也可以指他所承担的职责,是他处于灵性状态时,为自己的来世选择某种生活方式以作为一种考验、赎罪或使命而衍生出来的结果。他将不可避免地经历这一世的所有困苦烦扰,并具有其与生俱来的各种倾向——无论善恶好坏。然而,命运也仅限于此,因为一个人是否屈从于这些倾向完全取决于其个人意志。事情如何具体发展受制于他通过自身行为所创造的环境而他的行为则有可能会因灵性所提出的建议而受到影响。(参见第 459 问)

因此,命运依赖于灵性对于来世的选择,以及因这一选择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但命运并不一定取决于这些事件所导致的结果,因为人完全可以通过谨慎的行为来改变事物的发展轨迹。而且,命运也从来不适用于基于道德选择而引发的事件

就死亡而言,人只能绝对服从于命运的必然性,因为他无法改变这一世所注定的命数或死亡方式,否则会缩短其寿限。

普遍的观点认为,人的所有本能均来源于自身。这种本能要么归结于人的生理结构,对此他无需负责;要么源自于人的本性,对此,他只需用一句 “我生来如此,又不是我的过错”,便可为自己找到一个辩解的托辞。灵性学说显然站到了一个更高的道德层面,因为它承认了人的自由意志。它告诉人们,一个人只要犯下了不法行为,听从了他人的邪恶建议,就必须为自己的一切错误行径承担全部责任,因为人是有能力抵抗这一建议的,这显然比和自己的本性做斗争要容易得多。因此,依据灵性学说的观点,世间没有不可抗拒的诱惑:正如一个人听到他人对自己说话时的声音一样,对于引诱自己作恶的冥冥之音,他也完全可以选择充耳不闻。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向上帝祈求必要的力量,寻求灵性的帮助来做到这一点。这正是耶稣在 《主祷文》中以崇高的请求所倡导的教义,他教导我们向上帝祈祷: “主啊,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但请救我们脱离凶恶!”

显然,人类行为动机的理论是从灵性所传授的所有教义中诞生的。需要补充的是,除了在道德层面具有崇高意义之外,这一理论还提升了人自身的地位,因为它展示了人可以自由地摆脱困扰自己的灵性,正如他能够自由地击退闯入自己住处的入侵者一样。人不再是一台受自身意志之外的其他力量所驱使的机器,确切地说,他是一个有理性且能倾听、判断和自由选择不同建议的个体。在此之外,我们还要补充一点,没有什么能剥夺人的主动性,因为人只会按自己的意愿行事,道成肉身的灵性在其物质皮囊下,仍保留了其作为灵性时所具有的良好品质和不良品质。因此,我们所犯错误的最主要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灵性的不圆满,其尚未具备我们注定应具备的道德优越性,尽管如此,其仍然拥有自由意志。之所以赋予人俗世生命,是为了让其通过一生所经历的考验来消除自身的不圆满。正是由于这些不圆满,才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其他不圆满灵性的影响,而这些不圆满的灵性会利用各种手段,试图让这个人无法顺利通过自己所经受的考验。如果能够在奋斗中崛起,他就能获得进步;如失败了,他将仍和以前一样,不会更好,也不会更糟:他必须从头开始经受考验,而这一次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一个人的自我越是完善,弱点就越少,也越不容易受到引诱其作恶者的影响。最终,他的道德力量会随着自身的进化而不断壮大,邪恶的灵性也会知趣而退。

人类是由所有道成肉身的灵性组成的,这其中既有善良之灵,也有邪恶之灵;作为最不发达的世界之一,地球上的邪恶之灵多于善良之灵,这也解释了为何邪恶频现的原因。为此,我们竭尽一切努力,让自己在今世之后再不要回到这个世界,要努力让自己获准进入一个更美好和尊贵的世界;在那里,善良拥有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而我们也会回想起自己犹如被放逐的过客,曾在这里做过短暂的停留。



____________________
[a] 在 《灵性之书》于 1857 年首次出版时,奴隶制度在许多国家仍然是合法的,包括美国、俄国、英属印度、荷兰殖民地、古巴、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巴西、波兰、韩国、埃及、波斯、伊拉克、摩洛哥、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在第一版中,关于这一问题的内容包含于第 419 问和第 420 问。——译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