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之书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222. 有些人声称轮回转世的教义并不新鲜,认为它是毕达哥拉斯学说的复苏。事实上,我们从未说过灵性主义是一种现代的发明。灵性主义既然源于自然法则,那么其本身必然从时间开始之初就已存在,而我们也一直试图展示证明其可追溯至最远古时代的证据。众所周知,毕达哥拉斯并不是 “轮回说”理论的创始人;他是从自远古时代起就信奉这一理论的印度教哲学家和埃及人那里获得启示的。因此,灵魂轮回的观念是一种曾为无数杰出人士所接纳的普遍信仰。那么,他们又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这一理念的呢?是启示,还是直觉?我们现在无从得知。任何一种观念,倘若其毫无意义的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世代相传,更不可能为智者所接受。因此,这一学说流传的久远性就足以成为支持,而非反驳这一学说的最好证据。然而,大家也知道,古代的轮回说和现代的轮回转世教义之间存在着一个主要区别:即灵性是坚决反对人的灵魂转生到动物身上的,反之亦然。

为此,在传播关于多生多世的教义时,灵性沿用了诞生于创世之初,并根植于众人思想最深处而传承至今的学说。不过,灵性从更理性的角度对这一学说进行了陈述,同时剔除了一切与封建迷信相关的糟粕部分,使其更顺从于自然的渐进规律,并且更符合造物主的智慧。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灵性不久前才在本书中对此做出了教导,且不仅如此:在本书出版之前,许多地区就已接收到了不少同一性质的讯息,且自那以后,关于这方面的交流更是有增无减。除此之外,这其中还涉到一个问题,即要弄清楚为何并非所有灵性都认同这一学说;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稍后还将重新讨论。

现在,先排除灵性所给予的任何启示,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我们暂且避灵性而不谈,假设这一理论根本不是由他们提出的,甚至假设我们从未与灵性一起探讨过此类问题。让我们先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承认多生多世的假说和一生一世的假说皆有可能是真理,然后来看看我们的理性和意愿偏向于哪一方。

有些人之所以反对轮回转世的观念,只不过是因为这一观念为其带来了诸多不便。他们宣称人活一辈子就已足够,同样的生活为何还要再来一次。甚至还有一些人,他们一想到还要转世投生,就会变得怒不可遏。对此,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上帝在制定宇宙秩序之时,还要来征求一下你们的意见,询问一下你们的意愿吗?这里只有两种可能性:轮回转世要么是事实,要么不是事实。倘若是前者,这些人反对也无用;上帝无需征得其同意,这是他们不得不经历的。反对它,就好比一个病人说: “我今天已经受够了;明天不想再继续受苦了。”然而,无论多不情愿,这也丝毫不会减轻他在明天或病愈之前所不得不承受的痛苦。同样的道理,如果这些人必须再活一世,那么他们就得再活一世;他们就会重新投胎转世。他们也许会像一个不想上学的孩子或是被判入狱的罪犯一样提出抗议,但却徒劳无用,因为该轮回转世还得轮回转世。这类人的反对意见太过幼稚,以致于根本经不起更严肃的推敲。不过,为了打消这些人的顾虑,我们还是要声明一点,主张轮回转世的灵性主义学说其实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如果他们能深入研究,就知道自己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他们会明白:所有的来世都取决于自己;来世的喜乐悲苦皆源于今生的所作所为;只要从今生开始努力修行,提升自我,就永远无需害怕落回深渊,无法自拔。

假设我们现在面临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相信人死后有某种未来,不相信等待他们的只有虚无,或者说,他们希望自己 的灵魂能像雨滴落入大海一般融入宇宙整体,而不再保留自己的个性。假如你相信任何一种未来,就必然不会认为所有人的未来都是一样的,因为那意味着一个人哪怕一生行善积德,到最后也可能毫无意义。换句话说,我们为何要约束自己,为何不尽情满足自己的七情六欲 ——哪怕是以牺牲他人为代价——反正我们的未来既不会因此变得更好,也不会因此变得更糟?另一方面,假如你相信未来的幸福与否取决于今生的所作所为,那么你难道不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最大的幸福——这可是关乎永生永世啊?你是否幻想过,自己刚投生为人,就立即被上天关照,获得福赐,摇身变为最圆满的人之一呢?我并不会这么想。所以说,就算不考虑你自身堕落的可能,你也必须承认,这世间有人比你更值得受领上天的福赐,有权享受更好的境遇。那么,假设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在一个不上不下的水平 (正如你所承认),想象有人对你说: “你受苦了,没能得到自己应得的快乐,而你周围的其他人似乎都在享受着完美的幸福。你愿意用自己的处境来和他们交换吗?”“我当然愿意!”你回答说, “但我该怎么办呢?”“别无他法。只能从头开始,过而改之,改而善之。”那么,你是否愿意接受这一建议,哪怕需要你用几世时间去经历考验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更平实的比较。假如有一个人,虽算不上一贫如洗,但因收入不稳定,日子正过得颇为拮据。这时,你对他说: “眼前你有一大笔财富可以享受,但你必须努力工作整整一分钟。”即使是世上最懒的人,也会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工作一分钟,两分钟,一小时,如果有必要的话,一整天都行!如果最终能让我变得富有,时间长点短点又有何关系?”那么,与永恒相比,一辈子的时间又有多长呢?甚至不到一分钟;甚至也不到一秒钟。

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推理:上帝既然无上善良,就一定不会强迫我们重新开始承受一连串的不幸和磨难。那他们有没有可能想过,上帝给予一时犯错之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而非直接判其承受永远的痛苦,这何尝不是一种更大的仁慈?曾经有两个厂商,手下各有一名有志于成为合伙人的工人。有一天,这两名工人都没有干活,按理都应当被开除。其中一个厂商不由分说,解雇了自己的工人,尽管工人再三请求,也无济于事。被解雇的工人由于找不到其他工作,结果终因贫困而死。但另一个厂商却对他的工人说: “你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为此,你理当给我补偿。你表现得很不好,所以理应补救;尽管如此,我明天还是会给你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如果表现得好,我会让你留下来,你呢,也可以继续争取我向你许诺过的更高职位。”就人情而言,两个厂商的做法孰优孰劣,岂非不言自明?那么,宽厚仁慈的上帝难道会比人类更刻板教条吗?想到我们的命运只因为几年考验便终身注定,不可改变,而我们的一切努力都不足以在此生达到圆满,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心酸的事情。相反,想到无论怎样,都不会剥夺我们的希望,这样的念头总能给人莫大的安慰。为此,抛去对多生多世的赞成或反对,也不论对两种假说的褒贬,我们只是单纯地说,倘若可以选择,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不能上诉的审判。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如果上帝不存在,那就有必要为人类的满足创造一个。关于多生多世,亦是如此。诚如我们之前所说,上帝既不会征求我们的许可,也不会询问我们的喜好——事情要么是,要么不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让我们来看看哪一方有说谎的可能。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同样忽略灵性的教导——仅从哲学方面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如果没有轮回转世,那么很明显,人只能活一世;既然人只能活一世,那么每个人的灵魂必定是在出生之时就已创造出来的 (除非我们接受灵魂的先在性)。然而,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这种先在性并不构成某种形式的存在,那么在出生之前,灵魂又是什么呢?关于灵魂是否先于肉体而存在,答案并无折中之选:要么是,要么不是。如果是,那它身处什么情况?它是否拥有自我意识?如果不是,那就等于说它根本不存在;但如果是这样,它的个性究竟是渐进的,还是静止的?在这两种情况下,灵魂进入肉体的时会发生什么?假定灵魂与肉体同时诞生,或者假定在化身之前,灵魂只具有消极的能力,根据普遍观念,我们不得不提出以下问题:

1)为何灵魂会展现出某种资质,其完全不同于和独立于通过教育所获得的思想?
2)为何一些年幼的孩子在某一特定领域表现出非凡资质,而其他人却一生平庸,碌碌无为?
3)为何有些孩子似乎天生就具有其他人所缺乏的天赋或直觉观念?
4)为何有些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对善恶的倾向,或者先天具有与其出生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尊贵气质或刻薄秉性?
5)为何有些人,不管其教育程度如何,都显得高人一等?
6)为何人会有蒙昧落化和文明开化之分?如果我们在一个科伊科伊婴儿刚出生时就收留他,然后将他抚养长大,并送他到最有名的学校读书,我们是否就能将他培养成另一个拉普拉斯[a]或者牛顿[b]呢?

我们想问,什么哲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灵魂要么生而平等,要么生而不等——对此我们无法怀疑。如果灵魂是平等的,为何会有如此不同的资质?有人可能会回答说,这取决于身体机能的不同;但是倘若如此,我们便难免得出一个最骇人听闻和有违道德的学说。人不过是台机器,不过是基于物质的一时冲动。他们不会对自己 的行为负责,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归咎于他们身体上的缺陷。然而,如果灵魂是不平等的,那么原因就在于上帝创造了他们。如此,我们必须要问,为何有些人天生就拥有精神上的优越性,而其他人就没有呢?这样的偏爱是否与上帝赋予众生平等的正义和仁爱一致呢?

另一方面,假如我们承认人有一系列的前生和来世,那么一切就可以解释得通了。在出生时,每个个体都会带着自己前世获得的直觉。他们的进化程度取决于转世的次数,或者说距离各自起点的远近程度。这就好比在一群不同年龄的人中,每个人的成熟水平是与各自的年龄相当的。灵魂的生命用几世来表示,肉体的生命用几年来表示。例如,在同一天将一千个年龄从一岁到八十岁不等的人聚集在一起。现在假设有某种神秘的面纱遮掩了他们过去的所有日子,使得你下意识地认为他们所有人都是在同一天出生的。那你肯定会问,为何有的人高大,有的人瘦小,有的人年老,有的人年轻,有的人受过教育,有的人仍旧无知。然而,待遮掩他们过去的云雾散去,你方突然意识到,其实他们每个人存活的时间都不一样,故一切都能做出解释了。出于神的公正,上帝在创造灵魂时并无优劣之分。在多生多世的基础之上,我们所看到的不平等其实并未违背最高的公平准则。这种表面上的不平等不过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现在,而未看到过去。那么,这一论证是否来源于某种理论,某种无端的假设?当然不是,因为我们是从一个显而易见、无可争辩的事实开始推导的:资质、智力和道德水平的不平等。我们发现,这一事实并不能根据现有的任何一种理论来解释,而新的理论反而给出了一个简单、自然且合乎逻辑的解释。对于一个什么也解释不了的理论和能解释一切的理论,你的理性会倾向于哪一个?

关于第 6 个问题,毫无疑问,这个科伊科伊人的进化程度不高。但我们会问:他们究竟是否属于人类?如果是,那上帝为何要剥夺他们享受白种人的特权呢?如果不是,那为何要试图让他们成为基督徒呢?灵性主义学说则比这一切都更具包容性,因为它揭示了世间存在的并不只是某几个人种,而是整个人类。尽管他们的灵性处于进化的不同阶段,但都无一例外地倾向于不断进化提升。还有比这更能体现上帝的公正吗?
至此,我们已从前世和现世的角度对灵魂进行了探讨。但若要从来世的角度进行思考,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1)如果说现世的生活对于我们来世的命运是决定性的,那么那些文化相对落后和相对发达的人在来世的相对地位会是怎样呢?在享受永福方面,他们是处在同一水平,还是有所分化呢?
2)那些一生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人,与那些并非自身过错,而是由于缺乏时间或能力提升自我而停滞不前的人会处在同样的水平吗?
3)那些因未能自我醒悟而行恶施恶之人,要不要对那些并非取决于他们自己的事情承担责任?
4)尽管有为了启迪、说教和教化人们而付出努力,但对于每一个开化之人而言,每天仍有成千上万人尚未明悟就已死去。这些人的命运会是怎样呢?他们会被视为堕落者吗?倘若不是,那他们又做了什么,值得与他人比肩而行?
5)那些因幼年早夭,还来不及行善或作恶的孩子,他们的命运又会如何呢?假若他们是被上天关照之人,那他们凭什么一无所为,就能受领如此恩惠呢?他们凭着怎样的特权可以免受一生磨难?

世间有何教义可以解答这些问题?然而,若承认人有多生多世,一切就能按照上帝的公正来做出解释了。凡这一世未修完的功业,下一世将继续完成。故无人能游离于进化法则之外。众生将根据各自所修功德获得奖赏,无论前行之路如何艰险,每个人最终都将获得其向往的无上喜乐。

此类问题可谓不胜枚举,因为有许多心理和道德方面的问题,除了用多生多世的理论,根本解释不通——我们所提出的,不过是一些最普遍的问题。尽管如此,仍有人可能会说,轮回转世的教义并未得到教会的承认。故这是对基督教的颠覆。但我们此处并无意于讨论这一问题,因为证明了这一教义既合乎道德,又合乎理性,于我们而言就已足够。此外,道德和理性是不能有悖于称颂上帝是无比善良和理性的宗教的。假如基督教与普遍观点和科学论证背道而驰,否认了这一证据,将那些不相信太阳运动和六天创世纪的人通通赶走,那么基督教将何去何从?假如一个宗教昔日所信奉的信条竟是以如此明显的错误为依据,那么它在开明的国家中会享有怎样的声望,拥有怎样的权威呢?

只要证据确凿无误,教会总会明智地站在这一边。如果事实证明,没有轮回转世,存在的事物就不可能存在,而且除了这一学说,宗教教义的某些观点根据无从解释,那么教会就有必要接受这一学说,并意识到这一学说与宗教教义之间的对立只不过浮于表面。稍后,我们将证明,教会也许并不如它所认为的那样反对这一学说,而且接受这一学说其实也并不比接受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和地质时期的发现更痛苦,事实上,后者一开始看起来也是与圣经典藉相抵触的。此外,轮回转世的原则在许多经文中均有出现,尤其在《福音书》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下山的时候 (显容后),耶稣嘱咐他们说: ‘人子还未从死里复活之前,千万不要把刚才看见的告诉别人。’门徒问耶稣说: ‘文士为何说以利亚必须先来。’耶稣回答说: ‘以利亚固然要先来复兴一切。只是我告诉你们,以利亚已经来了,人却不认识他,竟任意待他。这样,他们必使人子死了。’门徒就知道他曾对他们说过施洗约翰。”(《马可福音》第 17 章)

若施洗约翰是以利亚,那他必定是以利亚的灵性或灵魂转世到了施洗约翰的身体里。

不管人们对于轮回转世看法如何,也不管其是接受还是拒绝,谁也无法因为不相信它,就能回避它。关键的一点是,灵性的教导是非常倾向于基督教的。它提倡灵魂的不朽、未来的惩罚和奖赏、上帝的公正、人类的自由意志以及基督的道德;因此,它并不是反宗教的。

如前所述,我们在这一点上的推理排除了灵性的所有教义——鉴于某些人认为这缺乏权威。像其他许多人一样,我们承认多生多世的教义,不仅仅因为它来自于灵性,还因为它在我们看来最合乎逻辑,也是唯一能对至今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出合理解释的学说。如果这一学说是由一个普通人告诉我们的,我们也会承认这一学说,而毫不犹豫地放弃我们自己原来的想法。发现错误,却执迷不悟,这并不会让我们保全颜面,只会让我们失去自尊。同样,即使来自于灵性,但若有违理性,我们也会反对轮回转世的教义,就像我们反对许多其他教义一样。经验告诉我们,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来自灵性的一切,就像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来自人类的一切一样。在我们看来,这一教义的最大优点在于完全合乎逻辑。但它还有另一个优点——以事实为论证依据,这是确凿而且关键的事实,只要有耐心,有毅力,坚持观察,进行细心缜密的研究,就能揭示这些事实,而在这些事实面前,任何质疑都将不复存在。一旦这些事实变得广为人知,便会像地球的形成和运动一样,必会信服于证据。反对者若再有争议,无异于浪费时间,徒劳无益。

总而言之,我们认识到,唯有多生多世的教义才能解释许多无法解释之事,它能给人以莫大的安慰,而且符合最严格之公正。对人类而言,这是上帝出于神的仁慈,抛给他们的救命工具。

耶稣本人的话更加令人确信无疑。正如我们在《约翰福音》第三章读到的[从第三节开始]:

3. 耶稣回答尼哥底母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若不重生,就不能看见神的国。”4. 尼哥底母问耶稣:“人老了,怎能重生呢?他能再次进入母亲的子宫,重生吗?”5. 耶稣回答说: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不要惊讶于我对你说的,你必须重生。” (参见下文 “肉体的复活”第 1010 问)。



___________________
[a] 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侯爵(Pierre-Simon, marquis de Laplace, 1749–1827年),法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译者按。
[b]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 年),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译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