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 怎样的手段可以消除自私?
“在人性的所有弱点中,最难根除的就是自私;因为自私来源于物质的影响,而物质与人类的本源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以至于人类至今仍无法超脱于物质之外。至于其他影响因素,则似乎涉及方方面面:人类的法律制度、社会组织、教育水平等等。随着道德生活超越物质生活并占据支配地位,最重要的是,随着人们真正理解灵性主义所描绘的真实未来,而不再被因寓言而扭曲的未来所误导时,自私将被逐渐弱化。一旦灵性主义得到人们的充分理解,并渗透到风俗习惯和信仰中,各种习惯、习俗以及社会关系也会随之发生转变。自私建立在基于个性的相关性之上。再次说明,当你充分理解了灵性主义之时,你就能站在一个崇高的视角来看待事物,从而能在这一个性观念变得根深蒂固之前将其消解于萌芽之中。通过打破这种相关性,或者至少让人看到其本质,灵性主义必然能够战胜自私。”
“一个人会因为他人的自私而感到烦恼,反过来这也会促使他变得自私,因为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做出防御之势。当他意识到别人一心为己,毫不为人时,这会促使他关心自己更胜于关心别人。让仁慈与博爱法则成为社会制度的基础,成为国家与个人关系的合法根基;只有当一个人意识到别人心中也装有他人时,他才不会那么在意自己的利益。他将感受到榜样与交流的道德影响。由于自私的普遍存在,为了他人的缘故而牺牲自己的个性需要一种坚定的美德,因为别人往往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最重要的是,天国的大门将对那些拥有这一美德的人们敞开。尤其是他们将拥有成为上天关照之人的幸福——因为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在最后的审判日,那些一心只想到自己的人将被抛在一边,遭受忽视。”(参见第 785 问)
费乃伦
毫无疑问,人们做出了令人钦佩的努力来推动人类的进步。如今,善良的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励、激发和赞扬,然而自私的贪婪之虫仍然困扰着社会。它是一个真正的恶魔,它影响着整个世界,并让每个人或多或少地成为其受害者。因此,我们有必要像防御流行病一样与之抗争。为了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像医生那样:将其追溯到源头。我们要在社会上到处寻找——从家庭到国家,从茅舍到宫殿,去寻找激发、延续与催化自私的所有原因,寻找所有明显或隐秘的影响因素。一旦知道了病因,便能找到救治之法。我们要做的就是与之抗争,即使无法一次就将其全部消灭,至少也能消灭一部分,一点一点将毒素清除干净。治疗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因为病因是多方面的,但也并非不可治愈。此外,除非我们通过教育来直捣邪恶之根源,否则我们将难以将其根除。这种教育不是那种倾向于培养博学多识者的教育,而是旨在造就道德高尚者的教育。要清楚地知道,教育才是道德进步的关键。只有对驾驭性格的艺术与驾驭智力的艺术拥有充分理解,我们才能像修整幼苗一样,对性格进行调教。不过,掌握这门艺术需要非凡智慧、丰富经验和深刻观察。倘若认为只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就能成功地运用这门艺术,那就大错特错了。假如我们从其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对富人家和穷人家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观察那些教导他们之人所具有的软弱、粗心和无知对他们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观察有多少用于教育他们的方法是失败的,我们不会惊讶于世界上这么多的怪人怪事了。我们应当努力培养人的道德,就像我们努力培养人的智力一样;我们将看到,如果还有性格顽劣者的话,那么这些人——其数量远超乎你的想像——所需要的,不过是接受良好的教育培养,因为唯有这样,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参见第 872 问)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这种渴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性。正因如此,人们才会不断工作,改善自己在世间的境况。他会去寻找造成自身烦恼的原因,以对其进行补救。当他正确地认识到自私是其中一个原因,认识到正是这一原因引起了骄傲、野心、贪婪、羡慕、憎恨和嫉妒,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不断对他造成伤害;当他意识到自私会给所有社会关系带来麻烦,会导致分歧、破坏信任,并迫使邻居之间长久地相互防范;最后,当他发现自私会让朋友变成敌人,到那时,他也会明白,这一恶习与自己的幸福是格格不入的。还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这一恶习与其自身安全也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他受自私之苦越深,他就越觉得有必要与之抗争,就像人类与瘟疫、害虫或其他祸害作斗争一样。出于自己的利益,他将不得不这么做。(参见第 784 问)
自私是所有恶习之根源——正如仁慈是所有美德之根源一样。一个人如果希望确保自己的今生和来世都能获得幸福,那么他所有的努力都应以摧毁前者和培养后者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