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之书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70. 在死亡之后,有机生物的生命原力会怎么样?
“惰性物质会分解,然后用于形成其他生物;生命原力则会回归到生命质团。”

有机生物死亡后,构成其躯体的元素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存在。这些新的存在反过来会从宇宙源吸取生命和活动所需的本源;它们会汲取和吸收本源,并在自身消亡时便将其归还给宇宙源。

所以说,器官一旦浸润了这种生命流体,就能使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发生某些病变时能够主动地进行相互交流,从而恢复已暂时中止的功能。但是,当器官功能所需的必要元素遭到破坏或发生重大改变时,生命流体便无法将生命运动传递给这些器官,生物体也就会因此而死亡。

身体的器官之间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发生相互作用,这一相互作用是由于各个器官作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而产生的。一旦破坏了这种和谐,就会导致功能的衰竭,就像基本元件出现了故障,机械装置就会停止运行一样;又或者说,像一座年久失修或意外损坏的时钟,再也没有让其保持运转的原动力一样。

我们不妨以一台电子设备作为比喻,来对生与死进行形象的解释。这台设备接收了电力,并将其保存在休眠状态——就像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一样。然而,电力现象只有在电流出于某种原因发生运动以后才会显现出来;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这台设备是通电的。一旦这种运动停止,电力现象也会随之停止:设备又重新返回到惰性状态。因此,可以将有机生物比作电池或电子设备,在生物体中,生命流体的活动会产生生命现象;这种活动一旦停止,就会导致死亡。

这种生命流体在不同有机生物中的数量并不相同。它会因物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个体或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中的数量也并非恒定不变。有些饱含这种流体,有些却只勉强够用。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个体更活跃,更有活力,在某种程度上说,显得精力过盛。

如果不能汲取和吸收含有它的物质,那么生命流体的数量可能会减少,而不足以维持生命。
最后,生命流体可以从某一个体传递给另一个体。那些数量较多者可以将其输送给数量较少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换回处于消亡边缘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