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之书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 但是,倘若老人不得不谋取生计,那他们何以所依呢?
“强者应为弱者工作。无亲无故之人,社会应承担责任。此乃仁慈法则所定。”

仅仅告诉人们必须工作是不够的;还有必要让那些依靠劳动谋生之人能找到工作——然而,情况并且总是如此。一旦工作机会缺乏的现象大面积蔓延,那么它所带来的灾难,堪比饥荒。经济学试图以某种补救之法实现供需之间的平衡。然而,这种平衡——假设可能的话——也总需要经历一定的周期。而在这一周期内,工人们仍旧是要谋生的。尚有一个因素未被充分考虑到;若无它,经济学无异于一纸空谈。这一因素就是教育 ——不是智能教育,而是道德教育;不是通过书本进行的道德教育,而是蕴含品格塑造艺术的道德教育,是养成习惯的道德教育,因为教育即为后天养成习惯之总和。设想一下,倘若芸芸众生,日日混混噩噩,随波逐流,既无原则,亦无约束,全凭自身本能行事,那么随之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我们也完全不必诧异了。唯有当教育之艺术得到认可、理解和实践时,世间众人才能遵循井然有序的习惯,为自己及其依赖者深谋远虑。他们懂得尊敬可敬之物,懂得修身养性,从而在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之日时,能更加从容淡定。混乱不堪和缺乏远见正是两种只能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治愈的顽疾。而这,也正是世人能够安享幸福康乐的真正依凭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