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同样的基本物质能否实现所有可能的变形,并获得所有可能的属性?
“当然可以,我们说 ‘万物蕴于万物之中’,这或许能有助于你的理解。”[1][d]
氧、氢、氮、碳以及我们所了解的其他元素只是这一种本原物质的变形。然而,除了通过思考的方式,我们并不能追溯到这种物质,所以这些元素对于我们而言的确是元素;倘若不想大费周章,我们可以将其直接视为元素,除非另有通知。
■ 有人认为物质只拥有两种基本属性:力和运动,并认为所有的其他属性都不过是次生效应,会根据力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而发生改变。上述理论是否印证了这一观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还应补充一点:根据分子的排列而发生变化;例如:不透明的躯体变得透明,反之亦然。”
___________________
[1] 这一原则解释了所有的磁体现象,包括运用意志赋予任一特定物质不同的性质,例如让水拥有某种特定的味道,甚至拥有其他物质的活性。由于只有一种本原要素,也由于不同躯体的属性皆是这一要素的变形,因而最无害的物质与最有害的物质有着相同的本源。水由一份氧和两份氢组成,但如果氧的比例增加一倍,水就会具有腐蚀性。通过人类意志所控制的磁场作用也可能产生类似的转变。——作者按。
[d] 值得注意的是,弦理论 (当时只是一个理论框架,其试图将引力描述为一种量子现象,从而最终将自然界中已知的所有力量归结为一个统一的描述)推测,被称为“弦”的一维实体是物质的终极成分,即卡甸所称的“基本物质”。——译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