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之书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7. 对未来的了解

868. 世人是否能看透未来之事?
“对于世人而言,未来通常是秘而不宣的;只有在罕见和特殊情况下,上帝才会允许将其揭示于人。”

869. 向世人隐瞒未来的目的是什么?
“假如一个人事先知道了未来会发生什么,他会忽视现在,不会再像原来一样率性而为,因为他心里会想,既然某件事情一定会发生,那自己又何必为之忙碌或费心阻拦,所以行事也会变得瞻前顾后,左右摇摆。上帝之旨意本非如此,而是要让每个人为诸事之成就全力以赴,甚至包括那些意欲加以阻挠之事。这种方式会让你习惯性地,且不知不觉地期待着你一生中即将发生的所有事情。”

870. 既然让未来秘而不宣是有益的,那为何上帝有时还会将其揭示于人呢?
“因为在此情况下,预知未来有助于完成而非阻碍当下之事,这会促使那些不愿做事之人采取行动。此外,它往往也是一种考验。对于某一事件的期待可能会或多或少地激发人的高尚思想。举例而言,如果一个人被告知他将得到一笔意想不到的遗产,那么他可能会被贪婪所诱惑,会为有机会享受尘世间的更多快乐而感到兴奋,会渴望尽快继承遗产,因而盼着赐予其财富之人早日归天。或者反之,这种可能性反而会让他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慷慨的想法。倘若这个预言未能实现,那如何承受这份失望,对他而言也是一个额外的考验。无论如何,他都会为自己因期盼此事所生之善心而修积功德,或者为其所生之邪念而遭受谴责。”

871. 上帝知道一切,他必然也能知道一个人是否能够经受住某次考验。既然考验并不能揭示上帝对此人了解之外的任何事情,那么考验又有何必要呢?
“这就等同于问,为何上帝不在一开始就创造出十全十美之人(参见第 119 问),或者为何人在长大成人之前必须经历童年(参见第
379 问)一样。考验之目的并不在于让上帝了解一个人所积之功德——上帝对其价值当然一清二楚,而是要让一个人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责任,因为他拥有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自由。考验是让一个人能在善与恶之间做出选择,以邪恶的诱惑对其进行试探,如能抵挡住诱惑,便可修功积德。那么,尽管上帝事先已非常清楚一个人是否能获得成功,但以其公正性,上帝是不会因一个人的未行之举而惩罚或奖赏他的。”(参见第 258 问)

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世人。不管一个候选人多有才能,也不管我们如何肯定他的成绩,我们都不会在这个人尚未参加规定考试,即未对他进行考验的情况下授予他学位。同样,法官也只能对确实犯有罪行的被告人定罪,而绝不能以推断他可能或将会犯下这一罪行为依据来定罪。

我们越是思考预知未来对人的影响,就越能明白上天何以要将其隐藏之深意。一件好事的确定性会令人无所作为;而一件坏事的必然性则会令人感到气馁。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一个人丧失力量。这就是为何只能将未来作为目标,而不可向世人揭示未来之原因;一个人只能通过自身努力才能拥有未来,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必须经历怎样的困难才能达成目标。一个人若能预知其一生中发生的所有事情,便会丧失主动性和自由意志,因为他会被无需动用自身能力也会必然发生的事情牵着鼻子走。一旦某件事情的结果得了到保证,人们就再也不会去担心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