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劳动的极限·休息682. 既然劳动之后需要休息,那么休息也是一项自然法则吗?
“毫无疑问,是的。休息有助于体力的恢复;此外,智慧也需要更多的自由,方能超脱于物质,实现自我升华。”
683. 劳动的极限是什么?
“一个人力量的极限;然而,就这方面而言,上帝让人们自行决定其自身极限的高下。”
684. 如何看待那些滥用权力给下属加派过多工作之人?
“这是他们所能做的最坏的事情之一。凡手握指挥大权之人必须对其强加给下属的过度工作负责,因为他们的这种做法有悖上帝律法。”(参见第 273 问)
685. 人类是否有权在年老时退休?
“是的。没有人会被要求从事超越其能力的劳动。”
■ 但是,倘若老人不得不谋取生计,那他们何以所依呢?
“强者应为弱者工作。无亲无故之人,社会应承担责任。此乃仁慈法则所定。”
仅仅告诉人们必须工作是不够的;还有必要让那些依靠劳动谋生之人能找到工作——然而,情况并且总是如此。一旦工作机会缺乏的现象大面积蔓延,那么它所带来的灾难,堪比饥荒。经济学试图以某种补救之法实现供需之间的平衡。然而,这种平衡——假设可能的话——也总需要经历一定的周期。而在这一周期内,工人们仍旧是要谋生的。尚有一个因素未被充分考虑到;若无它,经济学无异于一纸空谈。这一因素就是教育 ——不是智能教育,而是道德教育;不是通过书本进行的道德教育,而是蕴含品格塑造艺术的道德教育,是养成习惯的道德教育,因为教育即为后天养成习惯之总和。设想一下,倘若芸芸众生,日日混混噩噩,随波逐流,既无原则,亦无约束,全凭自身本能行事,那么随之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我们也完全不必诧异了。唯有当教育之艺术得到认可、理解和实践时,世间众人才能遵循井然有序的习惯,为自己及其依赖者深谋远虑。他们懂得尊敬可敬之物,懂得修身养性,从而在面对不可避免的苦难之日时,能更加从容淡定。混乱不堪和缺乏远见正是两种只能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治愈的顽疾。而这,也正是世人能够安享幸福康乐的真正依凭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