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之书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9. 悼念亡者·葬礼

320. 灵性对于被世间爱他之人所怀念是否敏感?
“远超过你的想象。对于已经感到幸福的灵性而言,被人铭记会增强他的幸福感;而对于沮丧失望的灵性而言,则会令他们感到安慰。”

321. 万灵之日对于灵性而言是否具有更为庄严的意义?他们是否会去探望那些在自己墓前祈祷之人?
“在那天,灵性会像平日一样回应思念的召唤。”

■ 这对他们而言相当于一次墓前聚会日吗?
“在那天,由于会有更多的世人召唤他们,所有许多灵性会聚集在一起;不过,所有的灵性都只会关注他们的朋友,而非不相关的人群。”

■ 他们会以怎样的形式前来,如果现身的话,他们会是什么样子呢?
“以我们认识的他们前世的模样。”

322. 被世人遗忘的灵性,既使其墓前无人祭奠,他是否也会兀自前来,并会因未见到缅怀自己的亲友而感到难过?
“尘世对其而言意味着什么?他们只不过心有挂念而已。假如没人再爱他们,灵性与尘世便再无牵挂。在他们眼前的,将是整个宇宙。”

323. 到其墓前祭奠是否比在家中为其祷告更令灵性感到欣慰?
“墓前祭奠是哀悼离世灵性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思念之情的一种外化。正如我之前告诉你的,关键在于心怀敬意去缅怀亡者的祈祷者。只要是由衷悼念,在何处并不重要。”

324. 灵性是否会欣然参加和观看为纪念生前的他而修建的雕像或纪念碑的揭幕仪式?
“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大多会去观看;但与其说他们在乎世人对自己的敬仰,不如说更在乎世人对自己的怀念。”

325. 有人希望自己死后一定要被埋葬在某个特定之处,这种愿望从何而来?死后回到那个地方会更让他们感到慰藉吗?对世俗之事的重视是不是代表着灵性不纯洁的本质?
“灵性对某个地方的依恋之情代表着一种道德上的局限性。世间的此地与彼地,对于高度进化的灵性而言有何区别?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灵魂终将与所爱之人团聚,哪怕彼此的骨骸相距千里?”

■ 将家族中所有成员的遗体合葬于一地的风俗是否毫无意义呢?
“并非如此。这是一种吊唁亲人的虔诚习俗和见证。尽管这种合葬对于灵性而言并无多大意义,但它对人类而言还是有益的——至少可以让他们更集中地缅怀先人。”

326. 当一个灵魂以灵性的身份返回世尘时,他是否会感动于世人对其遗体所表示出的敬仰?
“一旦灵性达到了一定的净化程度,不再怀有尘世的虚荣心,便能理解死后万事皆空的道理。诚然,如你所知,在死后的最初时刻,有的灵性会因世人向自己致以敬意而倍感欣慰。有的灵性则会因看到自己的皮囊被世人所遗忘而感到不安,因为他们仍对这个世界持有某些偏见。”

327. 有没有灵性会去观看自己的葬礼?
“他们经常会这样做,但假如他们仍处于困惑状态,有时会弄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

■ 如果他们的葬礼上来了很多人,这会让他们感到高兴吗?
“或多或少会如此,具体取决于参加者的哀悼之情。”

328. 灵性是否会参加其继承者的聚会?
“通常会。上帝的意志在于他的训诲,也是对有罪者的惩罚。在这些聚会上,灵性会对其继承者们所宣称的情感哪些是真正值得珍惜的做出判断。所有的情感在灵性眼中都是无可掩藏的,看到子孙们贪婪瓜分财产时将各自的真实情感暴露无遗,灵性会感到失望;然而,这样的后世子孙也终会有因果报应之时。”

329. 在所有的文化中,人们对于亡者一直有种本能的尊重,这是源自于对来世的直觉吗?
“这是由此导致的一个自然后果。没有对来世的直觉,这种尊重就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