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书 以灵性主义为依托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19. 有的人做了好事却遭到忘恩负义的回报,因为害怕遇到更多不领情之人,所以从此不再行善,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该如何看待?

这些人比仁慈之人自私得多,因为前者行善只是为了得到认可,并非出于无私的目的,而只有无私的善行才能蒙神喜悦。这一点也适用于他们的虚荣心,因为他们很乐于看见受助者对自己谦卑恭敬、感恩戴德的模样。那些在世间为善行寻求报偿之人,在天国将得不到任何报偿。相反,上帝必会考虑那些在世间不寻求回报之人。

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扶助弱者,哪怕你事先知道受助者并不会对你所做的好事表示感激。有一点你可以肯定,假如你所帮助之人忘记了你的恩情,那么上帝给你的报偿必会超过这些人对你的感恩回报。时候,上帝允许人忘恩负义,其目的是在考验你是否有行善的恒心毅力

而且,你怎么知道暂时被人遗忘的善行不会在日后产生良好的结果呢?相反,它肯定是一颗迟早会生根发芽的种子。遗憾的是,你总是只看到眼前;你只为自己工作,而不为别人着想。毫无疑问,善行最终会软化哪怕是最坚硬的心。世间之人并不见得欣赏这些东西,可一旦受助者的灵性摆脱了肉体皮囊的束缚,灵性就会回想起这一切,而这一记忆将成为对他的惩罚。然后,灵性便会后悔自己曾经的忘恩负义,想要弥自己的过错,想在另一世还清债务——表现形式通常为接受尽心侍奉恩人的一生。因此,你无疑会为这一灵性的道德进步作出贡献,你将领悟到“恩情永不丢失”这句箴言蕴含的真理。此外,你的劳作也是为了你自己,因为你若无私地行善,不因幻想破灭而灰心丧气,就能修积功德。

啊!我的朋友们,如果你知道你的今生与前世的联系,如果你能把握人与人之间的多重关系,从而实现相互促进,你就更能理解造物主的智慧和仁善,他给你生生世世的机会,直到你最终靠近他的身边。(守护灵性,桑斯,186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