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书 以灵性主义为依托

Allan Kardec

返回菜单
第九章: 温和而热爱和平之人受到祝福

■ 侮辱与暴力
■ 灵性所传教义

. 亲切和温柔
. 耐心
. 遵从与顺服
. 愤怒



侮辱与暴力

1. 温和之人受到祝福,因为他们将承受上帝许诺的土地。(《马太福音》第 5 章第 4 节)

2. 追求和平之人受到祝福,因为他们必将成为上帝之子。(《马太福音》第 5 章第 9 节)

3. 你们一定听说过告诫我们祖先的话:“不许杀人,杀人者必受到审判。但是,我要告诉你们,凡是对别人动怒之人,也将受到审判;凡是侮辱别人之人,也将受到犹太法庭的审判;凡是说别人‘蠢货’之人,也将遭到地狱烈火的焚烧。(《马太福音》第 5 章第 21 节至第 22 节)

4. 通过上述箴言,耶稣将温和、节制、顺从、亲切和耐心归为一条律法。因此,他谴责对他人的暴力、愤怒乃至任何有失礼貌的表达。在希伯来语中,“拉加”是一个表示轻蔑的词语,意为一无是处之人。人们在说这个词语的时候,通常会作出唾弃侧目之状。耶稣则更进了一步,因为他预言那些说别人“蠢货”的人将遭到地狱烈火的焚烧。

很显然,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个人的主观意图既可能加重错误,也可能减轻错误;但一个简单的词汇怎么会招致如此严重的谴责呢?首先是因为,任何一个冒犯无礼的词汇所表达的,都是一种违背仁爱与仁慈律法的情感,而仁爱与仁慈律法应当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使其保持和谐与团结的一种规范;其次,这样一个字眼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仁慈和友爱其实是一种侮辱;第三,它所鼓吹的完全是仇恨和敌意;最后,对于每一个基督徒而言,除了对上帝保持谦卑之外,对他人心怀仁慈也是其必须遵循的第一法则。

5. 耶稣说:“温柔之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将承受上帝许诺的土地。”难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一个人完全舍弃世间之物,而求取上天应许之事吗?

然而人在期待上天之事时,仍需借助世间之物方可得以生存。所以说,耶稣只是建议世人不要把后者看得比前者更重要。

耶稣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时至今日,世间诸事皆为争强好胜者独占,以致于温顺而爱好和平之人常受其害;后者往往贫乏不堪,而前者却多奢侈淫糜。他应许说,温和智人和追求和平之人必得公正——无论是在尘世还是在天国,因为他们必将成为上帝之子。当仁爱和仁慈律法最终成为人类的律法时,自私自利将不复存在;弱者与追求和平者将不再被强者和侵略者剥削或镇压。这将是地球未来发展的前景,按照进步法则与耶稣的承诺,通过驱逐邪恶之人,地球将变成一个受到祝福的世界。


灵性所传教义
亲切和温柔


6. 对同胞的仁慈,对邻居的仁爱,会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温顺感。然而,一个人不能总是相信外表。良好的举止和世故的技巧可以使这些品质显得更具魅力。有多少人的伪善不过是一副徒有其表的面具、一件精心设计的华服,目的在于掩盖其不为人知的缺陷!世间这样的人无处不在,他们嘴上挂着微笑,心里充满怨恨;只要不惹他们生气,他们就温顺可人,但谁若与他们做对,他们便反唇相讥;当面舌灿莲花,背地口吐毒箭。

这类人还包括那些表面上看起来面慈心善,实际上却是家庭暴君之人,他们以傲慢和专制向家人和下属施以重压,仿佛是在报复别人加诸于他们身上的制约。他们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耀武扬威,因为他们对此有自知之明,他们所希望的不过是让那些无法抗拒他们之人感到畏惧。他们爱慕虚荣,喜欢对人说:“我在此命令你,你要服从于我”,却丝毫无不认为自己还有可能“十分遭人厌恶”。

嘴上说的话像蜜一样甜,心里却另怀鬼胎,这就是虚伪。和蔼温顺之人从不装模作样,自欺欺人;无论对外还是在家,始终如一。还有一点,人们常说,就算我们能通过外表愚弄他人,也绝计愚弄不了上帝。(拉撒路,巴黎,1861 年)


耐心

7. 痛苦是上帝赐予选民的祝福;所以,当你受苦时,不要烦恼;相反,要祝福全能的上帝,因为他以世间的痛苦,为你标记了天国的荣耀。

要有耐心。耐心也是仁慈的一种表现,你必须践行上帝的使者——基督所教导的仁慈律法。将捐赠施舍给穷人的慈善只不过是所有仁慈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艰辛不易,因此也更值得称赞的形式:宽恕那些上帝让我们在前行之路上遇到的,并借其让我们历经痛苦、考验我们耐心之人。

我知道,生活很艰难。万千碎事,最终伤我们于无形。但我们必须考虑我们所承担的责任,考虑我们得到的安慰和补偿,然后我们会看到,祝福远多于悲伤。当我们仰望天国,负担似乎没有我们俯伏在地时那般沉重。

要有勇气,我的朋友们;基督是你们的楷模。他所受之苦比你们任何人都多,且毫无可自责之处,而你们需要为你们的前世赎罪补偿,需要为你们的来生积蓄力量。所以,要有耐心;作为基督徒——这个词语概括了一切。(一位灵性朋友,勒阿弗尔,1862 年)


遵从与顺服

8.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耶稣的教义都是教导我们要遵从和顺服:这两种美德与温和如影随行,尽管人们常错误地将其与缺乏情感和意志混淆。遵从是理性的赞同;顺服是心灵的认可;二者都是积极的力量,因为其肩负着无情的反抗带来的考验。不可顺从软弱怯懦之人,亦不可迁就骄傲自私之人。耶稣是这些美德的化身——尽管这些美德曾为古代的唯物主义所蔑视。他来之时,罗马社会正因腐败而走向灭亡。他来是为了让以牺牲和放弃肉体换来的胜利在沮丧消沉的人心中绽放出闪耀光芒。

因此,每一代人都被贴上了美德或邪恶的标签——要么拯救一代人,要么毁灭一代人。你们这一代人之所长,在于智力活动;所短,则在于道德上的冷漠。我只用了“活动”一词,是因为天才大多横空出世,遗世而独立,上下而求索,瞻人所不见之前路,鉴人所不知之来日;而“活动”则指每个人为实现某个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尽管这一目标未见得宏伟,却仍是对那一代人智力进步的一大考验。你们要顺从于我们赋予你们的灵性的推动力。遵循伟大的进步法则——这是你们这一代人的警句格言。那些懒惰的灵性,那些不明就里之人有祸了!他们会面临灾祸!因为我们是世人的向导,在前行的路上,会鞭策人们以双倍的努力来抵御他们反抗的意志。一切骄傲的抵抗,迟早都会屈服。不过,谦卑之人会受到祝福,因为他们肯留心听从我们的教导。(拉撒路,巴黎,1863 年)


愤怒

9. 傲慢之心令你自视甚高,自命不凡;让你无法容忍任何有可能贬低自己的比较。另一方面,骄傲又给你一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优越感——无论在精神境界上还是在社会地位上或者个人优势上——任何平庸无奇的比较都会让你感到愤怒,受到伤害。然后会怎样呢?你会屈服于愤怒。

这种短暂的精神错乱会让你像野兽一样,失去平衡和理智。如果你去寻找导致这一情绪爆发的根源,你便会发现,这一切几乎总是源于受伤的自尊心。因为受到反驳便让你罔顾他人的真知灼见,愤怒地拒绝诤言忠告,这难道不是受伤的自尊心在作祟吗?一个人对什么越看重,就越容易急躁,缺乏耐心之人通常会被许多幼稚的烦恼困扰,急躁之人往往认为所有人都应当臣服于自己脚下。

愤怒之人在盛怒之下会攻击一切,凡是不顺从自己的,无论凶残与否,也不管是死是活,都恨不得将其化为齑粉。啊!如果在这样的时刻,他们能平心静气地审视自己,那么他们要么会害怕自己,要么会觉得自己荒谬可笑!由此推己及人,不难知道别人对他们的印象。即使只是出于自尊心,他们也应当努力克制自我,不要让自己成为被怜悯的对象。

如果人们意识到,愤怒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危及他们的生活,那么他们就会发现自己才是最主要的受害者。不过,还有一个因素应当让他们有所顾忌:即想到他们会让自己身边的每个人都变得不快乐。倘若他们有心,难道不应后悔让自己最爱之人受苦吗?如果一个人在盛怒之下做出了令其追悔一生的举动,这将是多么致命的悲哀啊!

总之,愤怒虽不会掩盖一个人内心的某些品质,却会令人少作善事,多行恶端。有鉴于此,世人更应努力控制愤怒的情绪。此外,灵性主义者之所以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原因:愤怒与仁慈和基督教谦卑的教义背道而驰。(一位守护灵性,波尔多,1863 年)

10. 所谓“江山易移,本性难改”,这其实是一大谬论,人们认为自己大可不必尽心竭力地改正自己那些要么故意而为、欣然向往,要么需要坚定的毅力才能改正的缺点。所以说,一个人的暴躁易怒几乎总是归咎于自身的性情。但他们从不自我检讨,而是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自己的身体,并以此指责是上帝的过错。这是傲慢所导致的另一种结果,其与人们自身的不圆满密不可分。

诚然,有些人的性情与其他人相比具有更明显的暴力倾向,正如有的人肌肉更灵活、力量更强大一样。尽管如此,也切勿以为这就是导致愤怒的主要原因;相反,要相信一点,追求和平的灵性即使化身于脾气暴躁的肉体,也永远会追求和平,而崇尚暴力的灵性,哪怕化身于里呆滞无力的肉体,也不会因此而变得温顺。相反,暴力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前一种情况下,由于缺乏合适的机体与这种暴力呼应,愤怒会进一步聚集,继而表现得更加张狂。

所以说,肉体本身并不会引发一个人的愤怒,正如它不会引发其他恶习一样。一切美德和恶习都为灵性固有。否则,功德何在?责任何在?身残之人难求齐全之身,因为这无关乎其灵性;但若此人意志坚定,则可以改变其灵性的本质。我的灵性主义者同道们,难道经验没有告诉你们,意志在创造真正的奇迹转变方面具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吗?所以,你们要告诉自己,人若不想向恶,必不会一直向恶;人若想改过,就一定能改过。否则,人类的进步法则就不复存在。(哈内曼,巴黎,1863 年)